面临退市风险的ST新海,于1月16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外界终于得知,这家公司参与“专网通信”骗局的全过程。
曾经将13家A股上市公司卷入其中的 “专网通信”,一直被媒体称作“2021年A股最大骗局”。
(相关资料图)
今天(1月17日),ST新海停牌一天,自明天起,深交所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股票简称变更为“*ST新海”。
8年前参与设立两家公司,开展“专网通信”业务
随着ST新海被证监会处罚,一年半前,曾经震惊A股的“专网通信”骗局也披露出更多的细节。
据媒体梳理,自2014年起,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涉及该“专网通信案”,包括ST新海、*ST华讯(已退市)、凯乐科技(*ST凯乐)、中利集团(ST中利)、亨通光电、宁通信B、飞利信、瑞斯康达、宏达新材(ST宏达)、中天科技、国瑞科技、上海电气、汇鸿集团。统计显示,相关上市公司累计金额可能超过900亿元,被媒体称为“2021年A股最大骗局”。
已有公司陷入了退市危局。华讯方舟已经黯然退市,*ST凯乐则有可能成为今年沪市首家退市公司;*ST泽达则发布多份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等。
1月16日,ST新海刊登了《事先告知书》的内容,披露了ST新海参与“专网通信”骗局的全过程。
骗局要追溯到8年前,2014年3月,ST新海董事长张亦斌与隋田力、郑利彬等多人入股成立苏州新海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新海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专网通信业务。
新海宜并不实际控制新海宜电子,却将其专网通信业务形成的收入和利润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新海宜信息与新海宜电子,这是两家什么样的公司呢?
根据《事先告知书》披露,经调查,新海宜信息和新海宜电子的股东存在代持情况,穿透合并计算后,隋田力持股占比最高。此外,新海宜信息、新海宜电子设立目的就是从事专网通信业务,该业务即由隋田力主导。
而新海宜参与设立这两家公司,开始就有自己的盘算。
ST新海的公告称,2014年至2019 年8月31日,新海宜通过直接和设立子公司方式参与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新海宜本部开展的专网通信业务无实物流转,仅是合同、单据及资金上的流转,其形成的收入、利润作为正常硬件产品销售收入、利润予以确认。
新海宜电子作为实际由隋田力控制的公司,通过开展虚假自循环业务虚增销售收入、利润。新海宜在不实际控制新海宜电子的情况下仍将新海宜电子专网通信业务形成的收入和利润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从而虚增收入、利润。2019年9 月新海宜电子不再纳入新海宜合并范围后,新海宜通过确认新海宜电子专网通信自循环虚假业务投资收益,虚增2019年度利润。
持续5年的造假并没有躲过退市的风险
这笔虚增的收入和利润数额相当惊人,其真实意图只有一个,为上市公司续命。
监管罚单显示,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ST新海通过参与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合并报表层面虚增销售收入共计37.41亿元,虚增销售成本共计32.1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共计5.63亿元。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ST新海公开数据显示,自2014年至2019年,其净利润合计为亏损3.35亿。
公司在最新的风险提示公告中表示,根据《告知书》查明涉嫌违法的事实,公司2014年至2019年年度报告及2019年半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测算,公司2016年至2018年实际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值,2019年虚增利润总额6495万元。公司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财务指标可能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所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针对ST新海前述跨越新旧法的信披违法行为,证监会拟决定,对ST新海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张亦斌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鉴于违法情节较为严重,证监会还对张亦斌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另有6名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被给予警告,以及一定金额的罚款。
公司本想通过持续5年的造假活动躲过退市的风险,但5年过去了,这个风险直到今天仍然高悬头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