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押宝房地产,新造概念,行长走马灯的浙商银行为何屡遭处罚
2023-01-20 08:05:43    腾讯网

文 | 虚渊玄

1月9日,北京银保监发布1号罚单,处罚对象为浙商银行(601916.SH、02016.HK)北京长虹桥支行,该行被罚50万元,相关责任人遭到警告。 

吃到新年第一张罚单后仅仅两天,1月11日,浙商银行南京分行被罚30万元,相关负责人被罚6万。 


(相关资料图)

作为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的浙商银行,同时也是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前身为中外合资的浙江商业银行,原由中国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浙江国投共同出资4000万美元设立。后于2004年改革重组,更名为浙商银行,并蜕变成一家以浙江民营资金为控股主体的股份制商业行。 

立于经济发达省份,浙商银行有着同类银行羡慕的“出身”优势,可是即便如此,为何近几年来出现了罚单频吃、高管走马灯等情形,以至于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始终未能达到投资者预期。

面对经济逐步复苏的大势,浙商银行何时才能走出外界质疑的泥潭? 

高频被罚,浙商银行的“传统艺能”?

北京银保监局本月9日发布的《北京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京银保监罚决字〔2023〕1号)显示,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受到处罚,而两日后由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开出的行政处罚显示,处罚理由为“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 

翻开浙商银行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吃罚单”似乎成为其传统艺能:

2017年6月,广东银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粤银监罚决字〔2017〕22)显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30万元; 

2019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丽水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丽银保监罚决字〔2019〕5号)显示,浙商银行丽水分行因贷款管理严重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国内信用证被罚款75万元; 

2021年9月,宁波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甬银保监罚决字〔2021〕70号)显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贷款管理不审慎被罚款16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一年,浙商银行就收到银保监会的罚单多达24起,2019-2021年,三年间浙商银行累计被罚金额就超过1.8亿元。 

屡遭监管部门处罚的浙商银行,反映出其薄弱的内控水平,而导致企业内控问题的主要原因,离不开管理层的“混乱”。

近年来,浙商银行的管理层变动势如走马观花。 

成立于2004年的浙商银行在第一任行长龚方乐为期10年的带领下总资产规模发展到6千亿元,但从2014年开始,浙商银行的管理班子几乎每三年就要迎来一次“大换血”。 

2014年第二任行长刘晓春上任,到2018年,第三任行长徐仁艳接棒,2021年,现任行长张荣森由副行长的位置顺利接班。 

一把手变动频繁,浙商银行的高管人员变动更加“人来人往”。 

2022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浙商银行就出现多达7名董监高人事变动。 

流水的行长没有带来铁打的战略方向

管理层频繁的人事变动不仅对企业管理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对企业战略规划、核心业务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成立之初的浙商银行在第一任行长龚方乐的带领下坚定中小企业特色定位,实现银行规模上的快速增长,但也正是因为聚焦企业类型的原因,导致浙商银行发展空间受限。 

随后,在第二任行长刘晓春麾下,浙商银行开启了“全资产经营”战略下的全面扩张。3年间,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翻番,成为当时的“同业之王”。 

2017年年报显示,浙商银行当期总资产达到15367亿元,首次跻身万亿俱乐部。 

不过,仅一年后,浙商行的第三代领导班子将战略方向转向平台服务与金融科技,相较于前任的迅速扩张战略,彼时的浙商银行在业绩各项指标上增速放缓。 

2021年新晋上任的张荣森再次改变了浙商行的经营策略,当下浙商行再次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大本营浙江,以“深耕浙江”为指引,开始在零售业务和财富管理赛道发力。 

虽然浙商银行的高层变动相对频繁,但受益与浙江经济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浙商行的发展速度确实可观。

2012年-2021年,浙商银行的总资产从0.39万亿增长至2.29万亿,年复合增速21.7%;营收从104.22亿元增长至544.71亿元,年复合增速20.2%;归母净利润从40.26亿元增长至126.48亿元,年复合增速13.6%。 

不过,如果仔细拆分浙商行相关贷款业务来看,押宝房地产行业,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也是外界始终关注的焦点。 

浙商行2022年多起受罚涉及房地产资金违规问题。

此前有媒体整理信息显示,浙商行杭州分行被公布的8项违规中,有4项涉及到资金违规流向房市问题;合肥分行被公布的违规项目中,涉及房地产贷款专项统计有误;郑州分行被公布的违规行为中,涉及首付款资金来源审查不严导致“假首付”等。 

2022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浙商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1781.5亿元,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达到12.09%。 

图源:浙商银行2022半年报 

相比之下,同期A股上市的其他股份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占比都是个位数,招商银行6.7%、平安银行9.2%、兴业银行6.98%、民生银行8.54%、浦发银行6.65%、中信银行11.84%、光大银行9.83%、华夏银行4.87%,浙商行的12.09%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处于首位。 

而过高的对公房地产贷款比削弱了浙商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浙商行2022年三季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余额221.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72亿元,增长7.12%;不良贷款率1.47%,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1.21%,比上年末上升6.6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66%,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造概念造不出高质量金融业务

2022年4月,在浙商银行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 张荣森面对投资者关于公司未来2-3年战略规划调整的提问时表示, 浙商银行的转型主要以“上规模、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为主。

而“控风险”无疑是外界对浙商银行最为关注的一点。

如何“控风险”?张荣森给出的答案是提出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一流经营体系的经营策略。 

所谓“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指的是从银行全部资产中按照一定标准加以筛选、组合配置的某类资产或资产组合,这些资产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和质量,跟经济周期是弱相关的,以减少经济周期对银行的影响。

财经无忌检索发现,“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概念除了浙商银行内部之外,并未被权威经济学者所讨论与验证。 

而从2022年至今浙商银行仍频吃罚单的事实来看,其“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经营理念并未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我们不如从张荣森的履历来一窥其理论的可靠性。 

1999年之前,张荣森在信托和金融租赁公司任职。1999年11月,张荣森在民生银行北京首体支行工作,开启银行业的人生新篇章。2000年12月,张荣森加入广发银行,一年后担任北京航天桥支行行长。 

2010年1月,张荣森加入江苏银行,筹备江苏银行北京分行,并担任负责人,随后用了五六年时间,高升至江苏银行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执行董事兼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2017年,49岁的张荣森再次“跳槽”,入职浙商银行,任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党委书记,2021年6月,被聘任为浙商银行行长。 

财经无忌在中国人民大学网站检索获知,张荣森2000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为在职研究生学历。 

在对张荣森的介绍中,一篇其受聘为人大国际商务硕士兼职教授的新闻稿中称,张荣森发表过《不确定性 风险与责任》、《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经济学框架》、《信用风险与我国信用体系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等多篇学术论文。 

然而,在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作者“张荣森”为关键词进行,仅搜索到一篇名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的相关博士毕业论文。 

不过,《网球天地》2013年第6期,刊登过一篇对时任江苏银行党委委员,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荣森的专访,文章标题为《体育是团队建设的良好纽带》。那一年,江苏银行北京分行在第14届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中,“从2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金组第3名”。 

对于当下浙商银行而言,亟需改善的不仅是业务端的布局优化,更重要的还是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减少违规操作,提升对外形象。

巴菲特曾说,“我们对于以‘便宜’的价格购买一家‘糟糕’的银行毫无兴趣。相反,我们仅仅对于以合理的价格购买管理优良的银行感兴趣”。 

经济学家薛洪言也说过:“对投资者而言,管理层的定力和能力通常是决定金融机构股价长期表现的核心变量:要么成为最宝贵的资产,要么变成最糟糕的负担。” 

-参考资料- 

这家股份行与房企客户打官司一年终和解 涉房不良贷款曾暴增6倍-和讯网 

三年累计被罚超1.8亿 谁给了浙商银行频频违规的胆气?-商业观察杂志社 

张荣森: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探索银行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金融》 

关键词: 北京银行 浙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