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熊锦秋
【资料图】
2月3日,明牌珠宝(SZ002574,股价6.64元,市值35.06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绍兴柯桥经开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柯桥经开区管委会管理区域内投资建设日月光伏电池片“超级工厂”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市场普遍质疑,巨量投资的钱到底从哪来?
据公告,本次投资项目分两期实施,具体将根据后续合作情况及市场情况分期分段实施,总体建设周期预计较长。虽说如此,但摊在每年的投资额度估计也是个较大数字。按明牌珠宝2022年三季报,公司货币资金只有11亿元,目前公司市值也只有30多亿元。蚂蚁拉大车,明牌珠宝如何撬动100亿元投资,项目能否真正落地有待观察。
“放卫星”式的天量投资项目,其可行性如何,这是值得各方深入思考研究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其中任何一条不可行,项目实施也就可能缺乏可行性。
就本案而言,首先应探究项目财务可行性。天量投资项目需要上市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目前明牌珠宝的自有资金明显不足以支撑上述大项目,如果要从市场再融资,原股东以及潜在投资者都会考虑项目的盈利前景、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再融资要获得投资者支持并不容易。
若企业从银行贷款,银行当然也要考虑企业的偿贷能力。上市公司“蛇吞象”,小小体格就想从银行巨量贷款投资大项目,名义上是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际承担风险的可能是银行等债权人。因为如果项目盈利不佳,上市公司偿贷困难,或只能无休止展期。基于风险考量,银行对大量放贷也会斟酌。
其次应探究项目市场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并非公司光伏生产线建成,就大功告成、坐等盈利,还需考虑市场供求、成本产出。据不完全统计,随着光伏产业的火爆,去年已有69家公司跨界到光伏行业。老厂家大手笔扩产,新玩家又在不断入局,等公司大项目建成,行业是否面临产能过剩局面需要纳入考量。事实上,2011年我国光伏行业就经历过一次产能过剩,当时不少光伏组件厂家倒闭。
其三,应探究上市公司的组织可行性。上市公司跨界光伏,需要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具有相应的经营管理、组织能力。术业有专攻,上市公司没有相关专业经营人才,没有相关行业管理经验,跨界投资光伏产业,赌博性质过重。
早在2015年和2016年,明牌珠宝耗巨资31亿元拿下房地产电商平台“苏州好屋”100%股权,但苏州好屋业绩不佳甚至亏损,把明牌珠宝拖入业绩泥潭。去年明牌珠宝及董事长等还收到证监部门警示函,原因是“苏州好屋”跨期确认成本影响公司2017年至2021年利润,导致明牌珠宝2017年至2021年财务报告披露不准确。这样的组织运作能力,跨界投资大项目让人捏把汗。
上市公司为了扭转盈利不佳现状,病急乱投医,盲目跨界天量投资,带来的可能不是利润增长点,而是新的亏损包袱。要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围绕主业适当进行业务拓展延伸,这才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企业签署天量投资协议,可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项目拿地和获得政策支持,但在企业拿地之后投资强度可能跟不上。地方政府同样也要关注和研究企业大项目的可行性,对企业的投资实力等方面作出科学评估,再决定是否供地。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当确保真实、准确、完整,这是维系市场正常健康运转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最终本案大项目不了了之,或者只是实施一小部分,都难言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建议证交所及证监部门利用人工智能等工具,对此前上市公司已披露的信息,按照最终实际结果进行回头看,来系统核实、验证此前信披真伪,对于查证此前存在误导性等信披行为的,要予以相应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