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深度剖析:欧元+美元发行量少于人民币?那为何我们还没有通胀?
2023-02-16 06:07:52    腾讯网

最近网上有言论关于人民币发行量大于美元加欧元的总量,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会爆发超级通货膨胀。这个观点从表面来看是合理的,但实际情况是否是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深挖一下,人民币发行量到底是否有这么多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啊,2022年12月份,中国的广义货币M2的发行量是266.43万亿元,而欧元区的M3发行量是15.27万亿欧元,美国的M2发行量是21.21万亿美元,日元的M3发行量是1571万亿日元。这个数据看上去有点奇怪,为什么我国和美国统计的广义货币量用的是M2,而欧元区和日元用的是M3呢?

这个其实就是不同地区统计的内容有所不同,如果我们把这些货币统一为一种货币,那么人民币的发行量确实已经是美元和欧元发行量的总和了。

人民币发行速度增长其实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在2008年前,我们国家发行的货币也就只有7万亿美元,但在危机之后,我们开始加大马力,快速印钞,截止到2022年末,人民币广义货币已经达到了38万亿美元左右。

在这15年间,我们陆续超过了日元、欧元和美元,最后超过了美元+欧元,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弟,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大哥了。看到这个数据,手机前的您是否会感到虎躯一震啊,马上就要感受到通胀大潮的来临呢?您先等等啊,去买房抗通胀,先看看周围。

请问哪些商品是涨到天上去的,部分商品的价格不但没有涨,还出现了下跌,特别是房地产价格,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下降。那么这么多货币为什么没有出现超级通胀呢?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前,先要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广义货币统计范围和西方国家的差别在哪里?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规定了M0、M1、M2这三种类型货币。M0就是居民和企业手里的现金,M1是在M0的基础上再加上存款,M2是在M1的基础上加上短期债券和汇票。如果大家看不懂啊,就可以这样来进行理解,M0就是你手上现金,M1就是你手上现金加上你银行的存款,M2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你的一些可以马上变现的金融资产,当然实际内容要比这个更加多,我们这里只是把它简化了,而这个M2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广义货币。

通过M2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货币不仅来自印钞厂印的,还包括银行的贷款和发行的债券,由于这些都是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当作货币来使用,所以广义货币就把这些内容都包括进来了,而M1是狭义货币,就只包括现金和存款,这个大家理解以后呢,我们就可以继续下面的分析了。

我们国家在广义货币统计时用的是RMF的标准,而美元、欧元、日元在统计时和RMF不同。而美国在统计广义货币时,并没有按照M2的范围来进行统计,而是按照习惯进行统计。我们国家的经济总体是十八万亿美元,而美国是二十五万亿美元,经济总体比美国要小得多,境内货币却接近美国的两倍,但美国却在通胀,而我国却在部分通缩,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从深层次来进行分析一下,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所统计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国家在统计广义货币时,主要统计的是显性货币,也就是说货币和债券是分开统计的。在我们国家广义货币中占比最大的一块就是银行存款,特别在疫情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储蓄增加特别多,这就导致了从表面上看我们的广义货币数量特别的庞大,但其实是存款的增加所导致的,而美国的存款远远小于我国,这就使得美国的广义货币数量低于我国。

而美国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或者是企业,他们在进行交易的时候用的并不是银行中的债券,而是债券市场中的债券,而国债也是最主要的货币,相比之下中国的国债规模较小,在市场上流通也不够广泛。

我们如果把国债纳入各自的M2就可以发现,其实美国的广义货币数量和我们是差不多的。其实两个国家在统计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显性货币和隐性货币上。我国在市场中主要是靠现金来进行交易,而美国主要是靠债券,因为债券可以在债券市场上马上进行变现,所以债券也间接成为了陷阱。当然这个有优点,但同时风险也是特别大的,一旦债券市场流动性枯竭,全社会财富将会迅速蒸发,导致一场核弹级别的金融危机。这不是没有发生过,我们会在以后和大家聊一下这个故事。

爱较真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会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金融差异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金融体系不同,说白了就是很不同。美国企业主要是通过直接融资来贷款。而我们呢,主要是通过银行来进行间接的融资,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足够庞大和成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钱放入这个市场中,直接把钱贷给企业和金融机构。

而我们国家的直接融资主要是靠民间借贷,这个圈子很小,而且也有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止到2022年12月份,中国社会融资总量为34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仅有104万亿元,接近30%来自直接融资,240万亿依赖于各种银行贷款、承兑汇票等间接融资。

在国际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比例一般在60%,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在东南亚不发达国家,美国的比例最大,接近90%,为什么国际市场上比较青睐直接融资呢?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资在融资时间、数量、期限上都比较自由。在成熟的债券市场上,双方的信息都比较透明,同时监管机构也有严厉的惩罚机制,双方的交易都是在计算机中快速成交,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如果真要找个缺点出来,就是由于直接融资是个人面对企业,一旦受到损失,没有任何缓冲,风险会比较大,但这种风险在成熟的制度下已经减少很多了。而间接融资呢,是通过把钱存入银行后贷款给企业,这种模式对个人来讲风险很低,一旦发生企业无法还款,个人损失是非常低的,银行将承受绝大多数的风险,但银行在欠借贷款中要收取高额的利息,这就增加了企业成本,使资金不能高效运转。

所以我们国内很多大企业都是去国际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特别是那些需要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直接融资会降低很多成本,由于我们国家的融资渠道大多数来自银行系统,所以在统计M2广义货币的时候,就显得我们的货币数量十分的庞大,而美国实行的是直接融资,是在债券市场中进行交易,银行无法显示这个数据,所以M2的数据会特别小。

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理解,就是我们的货币大多都是在银行中进行流转,而美国的货币大多都是在影子银行中进行流转,不计入广义货币。大家如果想要更多的了解什么是影子银行,我会在后面再写一篇文章。影子银行我们国家也有,规模不大,但将来会是发展趋势,正是因为我们与其他国家的融资方式不同,所以我们的货币在统计时相差就很大。

如果大家继续深挖的话就会问,为什么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融资方式不同呢?今天我们就一口气把它挖到底吧。其实说到底也就是出生不同,这就导致了我们长大后走的路是不同的。我们最初走的是计划经济道路,社会上大多数资源都是属于国家而不是个人。我这里稍微再插一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阶段适合不同的模式而已。

我看到有些经济学家在网上讽刺我们当初的计划经济,赞美市场经济,我看到这些就想笑,大学书本里面都说了,计划经济适合资源匮乏的时候,而市场经济适合资源多的时候。打个比喻,如果一群人被困在山上,食物只有一点点,问食物该如何分配呢?是否有钱人就可以多分一点,没钱人就少分呢?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把所有的食物都拿出来,然后每天按照标准统一发放,这就是计划经济,这样就可以让所有人都可以安全下山。由于当初计划经济资源都是国有,所有的经济活动几乎都是和集体打交道,时间一长,国家和集体就拥有了很高的信用。我们个人会习惯性把钱存入银行,就觉得国有银行是最安全的。在银行保险法出台后呢,民营银行的日子反而是不好过了,就是因为大家只对国有银行有信心。

起源于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市场模式决定了中国的融资模式基本是以国有企业贷款为主,虽然成本会比较高,但这是借贷双方最可以放心的一种模式。另外,由于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存钱养老的观念一直在我们心中,这就导致了银行体系中有了大量的存款,这些存款如果在银行体系中空转,就无法发挥它的作用,所以银行系统就成为了融资双方的一个天然的市场,既有钱又有完善的融资制度和信用,间接融资就成为了我们融资市场上的主要方式。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讲,他们一开始走的就是市场经济的道路,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中的信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每个人从小到大都需要接触到信贷。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直接融资市场就比较简单了,大家依赖的是互相信用,而不是只对银行信赖。所以当初环境不同,走的路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了。

最后我总结一下,从表面上看,我国的广义货币数量大于美国加欧元区的货币,但从我们分析下来发现,其实这个结论并不正确。主要原因是有几个,一个是统计范围不同,我们只统计显性货币,由于银行里存款特别多,所以统计后的货币数量就显得很多。另一个是美国大部分钱都不在银行当中,而是在债券市场,由于缺少这部分的统计,所以就显得美国的货币很少。如果把债券这部分加入重新统计,那么我们两国的国内货币量应该差不多,中美之间的融资方式是不同的,一个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一个是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

造成这两种不同的融资方法,主要原因是当初我们一开始选择了计划经济,是围绕国家和国有企业为核心的经济活动,所以个人就缺乏信用,而美国走的是市场经济道路,是围绕个人为核心的经济活动,由于环境不同,最后就选择了不同的融资方式啊。

关键词: 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