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只有做外贸的人心里最清楚,当前的情况有多糟糕。经过2021年末掀起的集装箱涨价潮到2022年运力紧张、运费上调,回光返照式的行业兴荣已经消失不见。
如今,除了像美洲航线这种个别航线,全航线运费全面下调。下调幅度在5%——15%不等。并且,国内卡车货运价格也在下调。只不过,卡车货运价格的下调不同于明面上的价格下调。根据许多珠三角卡车司机爆料,在保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订单全都变成了小货订单。很多厂商明明是中货单的需求却下小货单,以此来缩减成本。(注:货运卡车的订单按价格从高到低分:大货单、中货单、小货单)
(资料图片)
此外,一些港口如深圳港、舟山港、宁波港等往日热门港口甚至都出现了大量闲置集装箱的现象。
种种迹象都在敲响警钟,中国的外贸行业出问题了。而上述情况从今年春节后的正月十六(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些情况背后的核心是,海外订单流失。今年2月2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进入2023年,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不仅如此,从去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也让外贸企业受伤严重。
对此,可能很多人会心里不解。按理说,人民币贬值难道不应该有利于外贸出口吗?从去年至今,人民币汇率从6.3一直贬值到7.3,现在即使回到6.8水平,总体上也是贬值有利于外贸的。这些都是纸上谈兵的专家理论,如果现实真的如理论那样美好,那倒也算是给外贸行业雪中送炭。然而,那些专家又怎会知道,实际情况根本不是如此。
根据一些外贸商的爆料,无论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他们都享受不到好处,他们往往都是背负损失,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汇率不要动,不管是6还是7,甚至是8都可以,只要别上蹿下跳,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按照理论上而言,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是因为国际上通用美元结算跨国贸易,当人民币贬值时,外商需要付给国内工厂的美元更少。但实际情况是,国内的外贸商在签订合同时都是扮演者乙方角色,几乎没有议价能力。一般而言,合同都是一年一签订,固定一个合约价,有的按人民币计价、有的按美元计价,然后按照即期汇率折算。然而,当人民币汇率贬值造成外商吃亏的情形时,外商会要求国内外贸商下调售价对冲汇率损失。因为国内外贸商想要维护客户关系,一般对于贬值造成外商损失的情况时,自己是不会去占这个便宜的。但当情况反过来,人民币升值造成外贸商损失时,我们的外贸商是无法要求外商多付一点钱对冲汇率损失的。因为我们的外贸商是乙方,甲方永远是爸爸。
所以,实际情况是,人民币无论升值还是贬值,国内外贸商都在承担风险,占不到便宜。最好的情况是人民币汇率不要动,外贸商也不用跟着提心吊胆。
而更糟糕的是,外贸商的订单下滑产生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外贸行业,国内制造业也受到波及。
众所周知,我国制造业的发达源自人口红利、低成本,有技术门槛的高端制造并不是我们擅长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聚集了大量这种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他们有的做服装、有的做首饰挂件、有的做包装礼盒、有的做鞋子……
现今,许多此类企业都遭遇到订单不足的困境,以前的海外订单纷纷转向了越南、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这几年,东南亚劳动力市场飞速崛起,订单转移到这些国家不能理解。
可问题是,就连欧洲的制造业也在不知不觉中高速发展。眼下,克罗地亚、波兰等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了替代中国供应链的生产地。据一些制造业内人士爆料称,比如一些小挂件、零件、配件,原本由国内一些加工厂生产销往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而现在,都变成了从克罗地亚、波兰生产。而且,货物从下单生产到送达的时间只需1至3天。这么短的周期,国内的制造企业是肯定做不到的。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从克罗地亚、波兰这些国家生产的货物运费要比从中国出口便宜得多。这也使得原本欧洲的订单开始流出中国。
为了解决制造业企业的困境,今年早些时候,国内多地组织企业家团体前往欧洲抢订单。而结果是,这些企业并没能抢到多少订单。根据业内人士爆料,海外订单的敲定周期是比较长的,客户需要一段时间的考察和检验,并不是靠一两次会面就能决定供货关系。
这种时候,这些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开工率纷纷下降,有些开工率直接打对折。在这波冲击中,最惨的是一些往日依靠单一客源或少数固定客源订单的工厂,当订单外流后,他们瞬间没法开工了。很多工厂被迫增加假期,平时加班加点的赶工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做四休三”,甚至直接休假半个月……
当前,在东南沿海一些工业园区正在上演的一幕是,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排队“抢”工作。比如,一家只放出十几个车间工人岗位的工厂就能吸引数十应聘者排队应聘。招工求职比完全赶上了国考。
制造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一家小工厂就能容纳数十甚至上百名工人,而一家稍微有点规模的中型工厂就能解决数千人的就业问题,大型工厂更有数万名工人。不过,由于国内制造业中大多数是缺乏技术门槛,属于谁都能做的工作。因此,这些企业的可替代性是很高的,换而言之,只要想做,谁都能做。想要保护这些企业,需要外力帮他们建立护城河。
眼下,外贸行业和制造业都出现了危机,这场危机需要引起重视,并且立刻给予救助措施。在影响继续外溢前,尽快将缺口堵住,否则,滔滔祸水会波及更多层面。
"财经姝婷说,用故事说财经"
《财经姝婷说》系列财经短视频节目
首播时间:每周五晚20点30分
重播时间:每周六中午11点50分
在深圳财经生活频道播出
欢迎关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