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CPI取决于流入消费的货币,我们重投资轻消费,美国重消费轻投资;
【资料图】
2、市场经济的程度不同,导致价格对供求关系变化的反应灵敏度不一样;
3、需求不仅取决于货币供应,还取决于流入的境外资金和需求;
4、M2对通胀的影响,不一定表现在当年,需要长期观察;
5、统计制度影响着通胀测量的准确性。
2023年2月7日,我在《要怎样,美元才会崩盘》一文中,介绍了中美印钞的速度。1990年-2022年,美国的M2从1.53万亿美元增加到21.21万亿美元。32年流通中的美元增加了12.9倍;中国的M2则从1.53万亿人民币增加到266.43万亿人民币,32年流通中的人民币增加了173.1倍。由此可见,32年来美元的印钞速度只有我们的7.9%。
有读者留言询问,为什么最近几年印钞速度较低的美国通货膨胀,比印钞速度高的中国要高得多。
既然这位读者用了“求教”两字,我还是用心地认真回复他,可从五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一、CPI取决于流入消费的货币,我们重投资轻消费,美国重消费轻投资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观察通胀。但实际上CPI只能反映消费端的价格变化情况。因为投资、生产端的价格变化,反映在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称批发价格指数)之中。
我们的消费率远低于美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况。大家还有所不知的是,从长期趋势观察,我们的消费率还在持续下降,投资率在持续增加。2022年,中国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占比只有49.5%,比2001年的62.2%低了12.7个百分点。这样的变化结果就是,新增加的M2流入消费领域的越来越少,对CPI的影响小;流入投资领域的越来越多,对PPI的影响大。
而多年来,M2流入劳动者荷包的比例越来越少,我们的居民收入总额增速不仅低于GDP增速,也远低于M2增速,近10年居民收入增速只有M2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货币增长速度对消费的影响当然也越来越小。因此,2022中国的PPI与CPI一直在倒挂。这就是M2流入投资和基建太多,造成了PPI的供求紧张所致。
表现在数据上,2022年中国的CPI上涨2%,但PPI上涨了4.2%。美国的CPI上涨了8%,美国PPI上涨了9.4%。美国批发物价涨幅的85%都传递到了消费市场,我们批发物价涨幅仅有47.6%传递到了消费市场。
二、市场经济的程度不同,导致价格对供求关系变化的反应灵敏度不一样
美国的所有商品价格,都是供求关系自然形成。所以本身能源大量出口的美国,受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去年CPI中包含电力、汽油、柴油等民用能源的价格涨幅为24.2%。
我们的电价、水价、交通运输价等大多数属于国企经营,他们的销售价格,都由发改委价格司或者各地发改委管理,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M2多少,在市场条件下通过供求影响价格,但无法通过供求影响行政决定。所以虽然我们属于能源进口大国,但2022年我们的CPI中,水电燃料价格仅上涨了8.9%(水电燃料2.9%交通工具用燃料20.9%)。
当然,我们也不要因此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优越性。因为政府本身是不会创造财富的,国企本身也是不可能承担亏损的。我们的能源零售价涨幅比美国小,是因为中国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补贴了国有企业。美国能源价格涨幅大,但美国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直接补贴了消费者,市场经济国家大体上都这样做。他们的做法尊重了市场,也保护了消费者。我们的做法扭曲了供求关系。
三、需求不仅取决于货币供应,还取决于流入的境外资金和需求
在流入的资金和需求这一块,美国比我们多太多。
我们想到流入美国的资金,首先想到的是流入美国的投资。不错,流入美国的投资很高。美国银行和EPFR Global的数据显示,2021年海外投资者向美国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多头基金输送了近9000亿美元的资金,超过过去19年的总和。
但与此同时,通过海外游客、留学生和国际电商,美国还吸引到了大量的国际消费。2021年美国GDP中消费占比高达82.59%,为什么这么高?
美国旅游消费占GDP9%左右,占GDP中消费的11%左右。其中4成为海外游客对美国的贡献。
2021年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16.2%,其中美国境外贡献的零售额超过3成。
此外,还有100多万留学生的消费。增加了截至2023年1月,美国有108万持有有效学习签证的国际学生。仅比疫情前2020年1月的114万少5.3%。比2021年初的78万和2022年初的94万增加不少。108万留学生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0.3%。为美国贡献了0.5%的消费。
三项相加,意味着美国的消费额有10% 是美国境外的人贡献的。流入的资金和消费需求越多,对通胀的影响当然也越大。
四、M2对通胀的影响,不一定表现在当年,需要长期观察
考虑到CPI只能反映消费物价变化情况,PPI只能反映批发环节的物价情况,而GDP的价格调整系数既包括了CPI,也包括了PPI。所以我们用GDP的价格系数来衡量通胀。
2022年比1990年,中国现价GDP从18872亿元增加到121.02万亿,增长了6312.7%,扣除价格因素的可比价GDP累计增长了1479.8%,推算出的价格系数为405.9%,即这30年我们的通胀率为305.9%。
2022年比1990年,美国现价GDP从59631亿美元增加到25.47万亿美元,增长了327.1%,扣除价格因素的可比价GDP累计增长了108.9%,推算出的价格系数为204.4%,即这30年美国的通胀率为104.4%。
也就是说,1990年-2022年32年间,流通中的美元增加了12.9倍,包含通胀的现价GDP增加了3.27倍,占到M2指数的30.7%。亦即,美国M2增发之后,只有30.7%左右在经济生产中表现出来了,69.7%流入了美国或国际投资市场。
1990年-2022年32年间,流通中的人民币增加了173.1倍,包含通胀的现价GDP增加了63.127倍。占到M2指数的36.8%。亦即,增发的人民币M2,只有36.8%在经济生产中表现出来了,63.2%流入了中国或国际投资市场。
这些数据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长期观察,人民币M2增速比美国高很多,长期的通胀也比美国高。1990-2022年中国通胀率为305.9%,美国仅为104.4%。
二是可以解释货币的流向。即流通中货币的增发,仅有一部分流入了生产与消费环节,大部分流入了资本市场。
五、统计制度影响着通胀测量的准确性
不同的统计制度,对数据的统计结果,在准确性上肯定是存在差别的。
美国劳工部统计局负责编制美国的CPI和PPI。其计算CPI的所有代表商品、最近几个月的同比和环比指数、每个商品、小类、中类、大类的权重,几千个数据在公布每个月的CPI时,都会一起公布,所有数据都可以从美国劳工部的官网中查询下载。美国的CPI是能够经受全球经济学家和投资人质疑的。他必须准确衡量通胀,因为这不仅是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唯二依据(另一个是失业率),还是全球投资人进行投资的重要判断指标。
我们的CPI只公布到大类的同比和环比指数,从来不会公布所有商品的价格指数,和所有商品和类别的权重。为什么不一起公布?不敢。为什么不敢?我认为是缺乏接受大众质疑的自信心。反正CPI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仅供参考,不管央行是否承认,实际上我们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锚定的不是CPI,也不是失业率,而是固定资产投资和GDP。我们的股市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主要是盯政府和各部门的经济政策,基金经理们主要关心的,是没有披露的个股信息。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