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速讯丨年内首家“摘U”科创板企业现身 核心产品助推业绩增长明显
2023-03-02 08:00:16    证券日报

3月1日,上海谊众发布首次实现盈利暨取消股票简称标识U的公告。公告称,由于公司经审计后财务报告符合“上市时未盈利公司首次实现盈利”的情形,上海谊众A股股票将于2023年3月2日取消特别标识U。该公司也由此成为今年首家“摘U”的科创板企业。


(资料图片)

自科创板设立以来,一批在原制度下无法登陆A股的硬科技企业完成上市。按照目前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包括上海谊众在内的9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预计2022年度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值,符合“摘U”条件。《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核心产品放量成为前述企业业绩高速增长并成功“摘U”的主要原因。

9家公司符合条件

根据上交所发布的《关于科创板股票及存托凭证交易相关事项的通知》,尚未盈利的发行人股票或存托凭证将带有特别标识“U”。在发行人首次实现盈利后,该特别标识可取消。截至目前,已有48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带有特殊标识U在科创板上市。

随着A股公司进入年报披露季,在已披露业绩快报的科创板公司中,上海谊众、艾力斯、沪硅产业等9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预计2022年度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值,股票简称将在年报披露后“摘U”。届时,科创板累计将有19家上市时未盈利公司完成“摘U”。

其中,上海谊众、艾力斯为主营创新药研发、销售的企业,两家企业不仅在2022年首次实现盈利,且业绩增幅也在今年A股上市公司中居于前列。上海谊众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5686.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2亿元,而其2021年同期值为-399.71万元。艾力斯业绩快报则显示,公司2022年营收7.96亿元,同比增长50.2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627.68%。

另外,本土大硅片头部企业沪硅产业在2021年已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正值的基础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45.95%;实现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122.45%。公司2022年实现扣非净利润1.15亿元,与2021年相比实现扭亏为盈,“摘U”在即。

核心产品贡献大

即将完成“摘U”的科创板公司在业绩报告中普遍提及,公司核心产品甚至一款产品对于公司业绩翻番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上海谊众的营收主要由公司一款针对肺癌的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销售贡献。该产品于2021年第四季度获批上市。目前,该产品已在全国27地挂网成功,销售主要以院外DTP药房为主。

同样,艾力斯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商业化稳步推进。2022年,公司通过甲磺酸伏美替尼片实现销售收入7.956亿元。据艾力斯介绍,其二线治疗适应症于2021年底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全年实现销售放量;其一线治疗适应症于2022年6月份获批,进一步带动产品销量。

作为半导体制造最核心的原材料之一,沪硅产业在对公司2022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中重点提及“得益于公司的产能的持续释放,特别是300mm半导体硅片的产出、产品良率和正片率水平均持续提升,销售量也大幅上升,因此较上年同期增加了约45.95%”。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类产品或者说一款产品的高增长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发展,但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还是取决于产品的护城河有多深,它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企业能否持续依靠这方面获得足够的利润。所以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单一产品的增长是一个短期优势,长期优势的构建还是要多元化投入。”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表面上看可能是单款产品、单个业务有较大的作用,但背后会有一些额外的因素,比如国产机遇。之后的业绩可持续性关键还是由从国内的整个市场大环境和公司业务在市场里面的竞争力来决定,比如技术门槛是否足够高,以及市场未来成长的推动逻辑是否足够牢固。”

关键词: 同比增长 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