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精彩观点:
1现在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债务压力,因为现在全球的债务特别是显性的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是史无前例的高。22023年的全球资本市场会相对2022年好很多,甚至是会有一个大牛市。美欧衰退到来后,金融条件宽松,在中国经济刺激和美元走软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反而有比较多的机会。3我认为,现在中国许多城市必然要经历价格下跌的过程。虽然新增人口数字在下行,但这不见得对房产就没有需求,如果房地产商非常聪明地去调整供应量,实际上是可以使得供需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但短期内困难还是比较大的。“要在2035年达到人均GDP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话,中国的GDP增速要达到至少5.5%左右。”近日,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在谈及GDP增速时表示。他指出,经济增长由三要素推动:投资(资本形成)、人口,再加全要素生产率。
(相关资料图)
夏春指出,中国还有比较多的空间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如果能够在城乡之间,国企民企上做出比较有利生产力发展的改革。他认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还有机会抬升大概两个百分点。
本期为腾讯财经和新经济学家智库联合推出的《青云宏观力私享会》第二期
本期嘉宾|夏春 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
文 | 祝玉婷
以下为嘉宾精彩观点:
夏春: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经济增长到底是由什么来推动的?长期的增长因素里面最重要的实际是投资(资本形成)、人口,再加全要素生产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鼓励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工人,有意愿的话,可以让他继续工作,实际上就是多多少少有去解决人口下行的困难。
另外一个投资,投资增速实际上现在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就是投资增速是越来越越慢的,过去10多年在全球非常大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我们看到通胀一直没有起来,那么投资增速越来越缓慢,储蓄越来越多。
第三个是全要素生产率,坦率讲,现在中国的数据其实是走过了高增长的时代,现在全要素生产率下行,全世界也一样被这个问题困扰。
现在全球和中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关系受到逆全球化的影响,海外的资本怎么看待中国将来的成长,将来的投资机会以及将来的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即使我们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必须让它保持在一定合理的空间,不能让它下得太快。这就非常有必要想办法去提高刚才说的三个经济变量。当然我们知道中国应该也出台了一些鼓励生育的方法,增加投资我相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因为要在2035年达到人均GDP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话,中国的GDP增速要达到至少5.5%左右才能够实现。
最后全要素生产率的确还是有办法提高。背后有几个力量:一个是全要素生产率比较高的时候,通常发生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年代。随着经济从工业化进入到服务业为主,全要素生产率自然而然就会下来,这也是全世界的一个自然规律。
在中国的确是有条件地去进行一部分的再工业化的,比如数字经济、数字贸易能带来经济的增长,其背后的核心逻辑实际上也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除数字经济外,双碳的策略以及相对应的投资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全要素生产能力的提升。
我认为实际上中国还是有比较多的空间去发力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除了刚才提到的工业化、服务业之间的关系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是发生在城乡居民,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等关系建设上。
我们都知道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是比较强的。整体来看,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有这个优势。过去这些年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资源越来越倒向国有企业,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使得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些年不断走低。未来要想让全要素生产率重新提起来,就还是要让民营经济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甚至说在资源的竞争上应该更强调“竞争中性”,应该更公平地去对待民营企业,这样才能让民企真正壮大起来。
一方面是数字经济和双碳策略等相关产业发挥作用,我们通过国家的力量来把它进行提升,使得中国经济能够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有一个再工业化的过程。
同时再加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资源导向,从这两个方向去努力,我认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还是有机会抬升大概两个百分点。
市场有一些声音认为美国会快速降息,中间还有中国的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美元的快速下行,2023年的全球资本市场会相对2022年好很多,甚至是会有一个大牛市,这是相对比较乐观的声音。
另外一种声音是相对比较悲观的,认为2023年要比2022年更加艰难,无论是全球经济层面,还是资本市场层面,可能都要更难。
我感觉近期悲观的声音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现在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债务压力,因为现在全球的债务特别是显性的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现在都是史无前例的高。
我认为通胀压力还是蛮大的,美联储把利率加到超过5%以后,要维持一段时间。但是美欧的衰退也必然会在今年到来,所以下半年美联储降息的压力同样很大,尽管他们表现得很鹰派。
综合来看,2023年我认为还是处在一个非常高波动的情况,无论是经济还是资本市场。所以我给到客户的投资建议,我认为还是需要去做更加多元和灵活的资产配置,我们投资策略报告对上下半年全球股债汇有清晰的布局节奏,下半年市场会明显好于上半年。
如何看待2023年政策发力的亮点?怎么看需求端的过度收缩性政策,放松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供给端的担忧?
夏春:经济学家在一起有很多问题是有共识的,但是也很多细节有很大的差异。举个例子,我相信大家都承认需求这一端,过去几年收得比较紧,实际上的确是中国经济相对弱的一部分原因。
有一篇很好的研究论文,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也可以是由于需求下降造成的,这样的研究知道的人很少。过去大家一讲到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通过投资的方法去拉动,或者通过结构改革,或所谓的经济主体活力的释放,但实际上提升需求也可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问题,我认为中国房地产的泡沫被严重夸大了。换句话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学家对房地产问题的误判是很严重的,这种误判就是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中国房价上涨过高,以及必须要去打压房地产,这些观点可能也的确影响到了中国相关政策的出台。
换个角度,中国房地产确实有它的一些发展空间,即使是拿房价的涨幅来看,中国全国平均的房价涨幅跟很多国家比,从2013年到现在,中国房价上涨的幅度还没有美国高,这个数据可能说出来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其实并不奇怪,因为美国房价去年大涨,疫情之后美国迎来了一波大涨,而且从2013年到现在涨幅全国平均涨幅比中国高的还有好几个国家,比如爱尔兰、芬兰、德国、韩国。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过去我们对中国房价的有一些泡沫其实是夸大了。
再举个例子,比方说中国关于房地产的投资比重,徐高首席说中国的房地产的建造增速还没有GDP快,这个原因在哪里?这个原因是看从什么时候去算GDP ,因为GDP的话中国是有一个高增长的阶段,而中国的房地产如果把时间拉长看,从1998年之前看,它几乎是没有什么增长的。换一个角度来讲,中国现在大部分人还是住在2000年以前那种老破小的房屋里。
我认为,现在中国许多城市必然要经历价格下跌的过程。虽然新增人口数字在下行,但这不见得对房产就没有需求,如果房地产商非常聪明地去调整供应量,实际上是可以使得供需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但短期内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某种意义上讲,以静态来看,现在的收入结构水平和人口结构水平来看,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在供需状态下是合理的。但有部分城市的房价太高,以常用的指标来算,现在上海和深圳的房价远远高于香港,如果看绝对量可能香港更高一点,但如果看一些可比量,比如租金收益率利率,上海和深圳比香港更高,虽然静态来看问题不严重,但是动态来看没有人来接盘了,这才是问题。
我们乐观看待2023年中国经济,有一种可能是“报复性反弹”,再加上环球经济层面没有任何干扰,美国衰退也温和的,中国能够在出口上保持一定的增长,中国经济会有比较好的增长。
2023年有没有需要关注或者警惕的风险?
夏春:我觉得去年其实是资本市场非常极端的一年。美国的股债双杀下跌的幅度是过去150年里最极端的一次,从某种意义上讲比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还要严重。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虽然股市跌得更多,但债券那一年是涨的,但2022年股债都是跌的,我认为这种极端情况往往会在下一年(2023年)迎来一个比较大的反转,今年的资本市场相对要乐观一点。
美元在去年的涨幅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1971年)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我认为今年不会再创新高了,因为全球其他几个经济体也要加息去跟上它的通胀。
所以今年我认为在美元走软或保持当前水平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反而有比较多的机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