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作者丨叶蓁
编辑丨康晓
出品丨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2月份一直在外面出差,压根就没回过家。”金鼎资本创始合伙人王亦颉告诉《深网》。对很多关注消费赛道的投资人来说,春节后不是在看项目,就是在看消费项目的路上。他们都明确感觉到了“回暖”的信号——被投项目的业务数据明显且超预期的好。
伴随着国内生活消费的复苏,消费投资赛道也迎来春天。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近期消费赛道已出现多起融资:2月15日,咖啡品牌“奢啡CEPHEI”宣布成数千万元融资,金沙江创投投资;福建伽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首轮融资,由黑蚁资本和内向基金联合投资;1月份,虎头局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金额约数千万元,红杉中国与GGV纪源资本参投。
“整个新消费投资很难恢复到2021年那种巅峰时刻。”多位关注新消费赛道的投资人告诉《深网》。新消费投资从2019年兴起到2021年的大热,只用了三年时间;到了2022年,新消费投资跌至冰点。
依然坚守新消费赛道的投资人,试图穿越周期,寻找机会。经历三年疫情后,2023年新消费投资的逻辑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哪些细分领域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市场回暖
当下消费复苏了吗?“人的流动肯定是来了,人的流动就会带来钱的流动,金钱永不眠,流动起来了整个市场就会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天图投资合伙人李康林在2022年蓝鲨新消费品牌独角兽峰会上表示。
消费的复苏,餐饮业“春江水暖鸭先知”。
“餐饮连锁品牌1月份的数据是非常好的,我们被投企业有的恢复率达到300%,利润是原来的5倍都有。相比2019年,有90%-120%的恢复率。”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对《深网》透露。
夸父炸串内部人士告诉《深网》,春节期间,全国门店的营业额超过4500万,单日最高营业额超过800万,超过300家门店,单日营业额超过10000元,450家门店,营业额刷新历史记录,下沉市场占比61.27%。
“西贝1月在天津、陕西等区域的门店客流都增长了40%以上,广东区域已整体恢复到了疫情前的九成。”西贝相关人士告诉《深网》。
“我们的已投品牌中,有的创造了品牌创立以来的单月利润历史新高,从利润率到利润总额都创造了新高。1月份当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整体来说大家信心是回来了。”卿永表示。
以番茄资本投资的巴奴火锅为例,1月前后北京多家门店日平均翻台率超过6次,河南多地的翻台率多次超过了8次/日,最高翻台达到8.81次/日;营业额、上桌数整体对比2022年呈上升趋势。
上述几家餐厅并非个例,美团数据显示,今年2月对比去年12月,上海堂食线上交易额增长32%,其中异地游客堂食线上交易额更是增长174%;2月以来,堂食套餐线上订单量月环比增长超过40%。品类上,粤菜、本帮菜、咖啡、川菜是市民游客外出就餐热门。
“消费反弹比较明显,率先复苏的是花小钱可以带来愉悦感的一些行业,比如电影,比如旅游,还有餐饮……总体说来,消费复苏是有一个节奏的。”王亦颉阐述。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元璟资本合伙人王琦,“旅游、餐饮板块率先恢复,电商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伴随着电影,旅游和餐饮行业复苏,新消费赛道投资开始慢慢回暖。据蓝鲨新消费投融资盘点,整个2023年1-2月,投资案例小幅上涨。1月新消费领域共公布了49起投融资事件;2月投融资事件 58 起。
对创业者和资本来说,剔除泡沫,真正回归到消费应有的周期里,有利于产业健康理性成长。“如果说希望整个消费投资回到2021年,整个市场情绪高涨,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王亦颉对《深网》分析指出。
撤退的“野蛮人”
创投圈风云际会的故事,过去都是互联网投资风口相关,直到2019年,新消费投资才兴起,2020年被称为“新消费时代”元年,万亿资本涌入,打造新消费品牌盛宴。
“市面上有三类投资者在关注消费,一种就是原来一直投消费机构,第二类是原来投TMT的那批机构,他们喜欢关注数据模型,第三类投资人他是专注于某一个创业者,这个创业者创业他都投。”青山资本的创始人张野表示。
如张野所说,TMT投资机构更关注数据模型。因此,有人将一部分新消费品牌的崛起,归功于流量打法和爆款逻辑。甚至有人总结出一个打造新消费品牌的固定公式:5000篇小红书+2000篇知乎问答+超级头部主播带货。
也出现了一种To VC式创业——创业团队中有人懂融资、有人懂营销、有人有产业资源,一个新品牌就诞生了。如果加上天猫或者抖音增长数据可观,这个项目自然在资本市场上更受欢迎。
资本大量涌入,一些头部品牌在2021年上半年经历了多轮融资,估值大涨。有投资人指出,2021年上半年消费类项目的估值平均贵了3倍左右,明星项目甚至高出5倍以上。即便很贵,但投资机构还是争抢着递交投资意向书,希望能分到一杯羹。
2021年4月,红杉的投资人郭振炜拎着一瓶酒,敲开了马记永牛肉面创始人洪磊的家门,两人一直聊到第二天凌晨,郭振炜终于拿到了TS(投资意向书)。此前,洪磊已经见过不下15家投资机构,而红杉,给出的估值是10亿人民币。
同一个月里,马记永的竞品陈香贵牛肉面,也以近10亿人民币的估值拿到了天使轮,另一竞品张拉拉牛肉面,则接下了由金沙江创投与顺为资本抛来的“橄榄枝”。3个月后,遇见小面、和府捞面、五爷拌面……也纷纷拿到融资。
2021上半年,新消费赛道火热,茶饮、面食、咖啡、烘焙等细分赛道同样备受资本追捧。据IT桔子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新消费领域的投融资事件超过333起,融资金额接近400亿元。
但到了2021年岁末,新元素破产,茶颜悦色、元气森林等消费品牌遭遇“营销翻车”,号称销售几亿的方便面品牌销售额掉到了几千万……人们质疑,部分新消费品牌的商业模式真的成立吗?
互联网新品牌的流量打法开始被诟病,新消费被贴上“泡沫”甚至“割韭菜”标签。
新消费赛道由热变冷。2021年8月,国内新消费领域投融资事件共计127起,环比7月153起回落17%。其中,已公布融资金额的项目共93起,亿元级融资项目27起,相比7月的42起下降了35%。
“新消费模式很重,很难出现互联网投资中几倍增长的神话,原来TMT那波投资人也走了,新的风口来了,这个风口就是硬科技。”一位投资人告诉《深网》。
事实也的确如此。硬科技成为投资新风口。根据华兴数据研究团队最新报告显示,泛科技(包含先进工业、硬科技)在2022年一跃成为私募股权市场最大赛道,首次超越消费、企服和医疗赛道,而2022年消费行业吸纳金额占全市场比例仅有8%。
消费赛道迎来理性的春天
对新消费赛道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熬过了2022年的寒冬后,2023年投资人和创业者双方的话语权开始了对调,新消费品牌项目估值下降,市场重回正常态和理性。
“近期融到钱的新消费项目,基本上估值都有所下降。”一位新消费的投资人感慨。IT桔子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消费品行业融资数量较2021年减少了约43%,且在这一年中,C轮及以上融资事件仅占到5%。
“过去三年新创立的消费品公司80%都处于濒死的状况,有能力逆转的我认为不到十分之一。”张野在2022年岁末的演讲中指出。
2022年,很多新消费品牌都遇到了挑战,有的甚至销声匿迹了,但也有一些新消费品牌熬过寒冬。如白小T、黄天鹅、追觅科技等。白小T成立三年半,现在年营收超过10亿,黄天鹅也在2022年实现了10亿的营收,追米科技在2022年双十一全渠道销售额11亿。
2022年消费赛道的投资是回归理性。
“消费从来就不是一个快行业,我们看到的品牌,很多都经过时间的淬炼。因此,消费是一个长坡,也是一个慢坡。能够在慢坡里面熬得住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元璟资本合伙人王琦告诉《深网》。
疫情拉高了线上化率,衍生出了新的内容,因此,2023新消费的投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几位投资人对《深网》表示,有几类项目比较容易融资:有品牌渠道和有壁垒的消费上游项目;消费科技相关的项目;还有一些跟新技术相关的出海相关的项目。
金鼎资本创始合伙人王亦颉告诉《深网》:“2023年的消费投资,在一个存量竞争的市场里面,我们在寻找结构性机会。”
所谓结构性的机会主要围绕三个,新的人群需求,比如老龄化、少子化带来健康相关的产品和宠物行业;提高新的效率,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围绕新的市场,一些新技术相关的出海项目。”
“除了日用消费品的赛道以外,中国的供应链和科研结合新兴的消费需求诞生的这些新产品、新物种,我们觉得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最近ChatGPT在消费领域有非常多的应用,它对消费市场也带来了机会。”元璟资本合伙人王琦告诉《深网》。
2023年对消费创业者和消费投资人来说,剩者为王。几家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告诉《深网》:2023年这波复苏跟2019年的那波完全不一样,疫情拉高了线上渗透率,现在则是慢慢回到常态的一个过程,这种复苏不是报复性的,而是一个缓慢回归的过程。
“消费的基础有三个——人口、人均的消费力、整个的市场开放程度。其中,人口是固定的;人均的消费力取决于钱袋子是否饱满,过去三年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有的企业出现裁员;而整个市场如果能持久的开放,我觉得整个消费一定会回来的。”王琦分析指出。
疫情之后,消费领域不能说迎来急剧恢复的春天,但至少是在告别冬天,开始春天。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卫哲认为,这次,春天会比以往来得更加理性。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