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完苹果,再坑富士康:印度制造业还有没有未来?
2023-03-08 17:12:33    腾讯网

前两天,有消息说,富士康要去印度建一个超级工厂。

起因是,上周,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专门去了印度,会见了印度经济领域一批高管。

莫迪还亲自接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工厂位于班加罗尔国际机场附近,占地300英亩(超过1.2万公亩)。

项目投资7亿美元(合人民币48亿元左右),建成后可以给印度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工厂定位是生产iPhone零部件,也可能组装iPhone,同时,也生产一些电动汽车配件。

有媒体还煞有介事地说,富士康正在离开中国。

媒体的报道

不少人也担心,富士康是苹果产业链的核心厂商。

富士康如果加大在印度的投资,会不会带动“果链”外移?

而且,富士康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背后影响的是不少人和他们家庭的生计。

印度很开心。

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Basavaraj S Bommai兴高采烈地在社交媒体宣布:

iPhone很快要在印度生产了。在莫迪富有远见的带领下,印度将在2025年成为5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

不过,印度人很快就被打脸。

富士康回应,没有关于印度新投资的最终协议。

图/Forbes

因为,富士康又不傻。

苹果公司刚刚让印度给坑了。

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知道,因为这两年疫情,尤其是地缘政治关系,很多外企都试图两条腿走路,推行“中国+1”(China Plus One)战略。

也就是,把集中在中国的产业,部分转移到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这样来分散风险。

苹果也是这么干的,它选的就是印度。

目前,苹果在印度生产的iPhone份额只有5%左右,未来计划提高到25%。

所以,苹果也推动一系列配套零部件在印度本土生产。

但就在前段时间,苹果被自己的决定蠢哭了:

在印度生产的iPhone手机外壳,不良率竟然高达50%!

而生产iPhone手机外壳的,还是印度大名鼎鼎的塔塔集团旗下的企业。

要知道,这在工业上,几乎就相当于彻底没用,都是残次品。

因为,从千千万万个手机外壳里,找哪个能用,哪个又是残次品,实在太耗时间精力。

而苹果公司外壳质量控制不合格率目标为0%,也就是说印度企业离苹果的要求相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而真正能达到苹果要求的,是中国企业。

连印度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看到相关报道后,都在社交媒体上说,50%不良率太疯狂!

图/Twitter

苹果对供应链要求极高。

这样的情况,无异于对印度的致命打击。

苹果是富士康的最大客户,富士康恐怕更能有亲身体会。

那么,很多人纳闷,印度为什么连个手机外壳都造不好呢?

稍微扯开一点。

这里涉及一个很根本性的问题。

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土地、资本、人。

今天就只谈人这个因素。

我们先看下面两张图,都是关于第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情况的。

首先是印度。

其中,浅蓝色代表第一产业(农业),深蓝色是第二产业(工业),灰色是第三产业(服务业)。

相对应的,下面是中国的情况。

时间段虽然不一致,但实际情况大差不差。

我们可以看出的问题是:印度人就业最多的是农业(超过40%),接下来是服务业(接近1/3),最后是工业只有大约1/4。

但中国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是服务业达到48%,接下来是工业将近30%,而农业就业的人口最少。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还要配合下面几个数字。

再从各产业增加值对GDP贡献来看:

中国:农业7.3%,工业39.9%,服务业52.8%。

印度:农业21.82%,工业24.29%,服务业53.89%。

看数字不太清楚,我简单整理了一个表格:

有没有发现问题?

相比于中国,印度在服务业领域的财富创造能力特别强,而在制造业领域却很弱。

因为,印度服务业就业人口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却创造了53%的GDP(相比之下中国是48%的劳动力,创造52.8%的GDP)。

同样,印度工业就业人口占到约1/4,创造的GDP不到1/4(相比之下,中国是29%的劳动力,创造39.9%的GDP)。

看起来,好像印度很厉害的样子。

但这恰恰是印度制造的最大软肋:

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导致工业生产发展受限。

印度人很聪明,谷歌很多大科技企业的CEO或者高管都是印度人。

当然,最直观的,大家可能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就可见印度精英教育的厉害。

可是,同时,印度又是全世界文盲最多的国家,全世界超过1/3的文盲生活在印度。

印度文盲的数量高达2.87亿!

印度的成年人识字率也只有75%左右。

想想看,这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不识字,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

特别是,女性文盲率更高。

结合上面的数字,你就能发现印度几乎有两个平行空间:

一个是精英人士的印度。

他们从事着高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赚着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同事一样的薪水。

一个是穷人的印度。

他们很多人目不识丁,工厂里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只能困守农村。

拿中国来对比,大家恐怕就更有感受。

中国几十年来,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尤其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现在到厂里打工的人,至少是初中毕业,很多还是高中生甚至更高的学历。

而现代化生产,要具备最基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这些都是靠着学校教育来训练的。

特别是,中国女学生也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机会,所以,中国很多企业的产业工人,女性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一个曾经外派到印度的朋友告诉我,同样一个简单的操作程序,国内工人说一遍,再演示一遍就会了,但是教印度当地人,讲四五遍还不会,就算今天会了,明天又会忘了,重新来一遍,他也很郁闷。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一方面,印度遍地文盲,根本没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而另外一方面,正因为没有产业工人队伍,所以,即便有外国投资,也没法达到外资企业的生产要求。

那么,外资决定来还是不来,就会慎之又慎。

就像苹果、富士康在印度目前的状态。

莫迪上台后,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计划。

而且,近年来,还不断祭出种种优惠政策,想着从中美紧张关系中,拉一批发达国家企业到印度投资。

但现实很残酷,文盲遍地,熟练产业工人匮乏。

印度制造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