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营造优质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2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科技、社会、区域等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增强市场主体信心;3为落实好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4中国坚定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并形成了难得的低通胀经济环境。图片来源:主办方
在3月18日举行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多位监管人士就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落实经济增长目标重磅发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楼继伟: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
楼继伟强调,一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除了银行、证券、保险、资管行业以外,其他金融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参与。例如,美国运通在华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已取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国际评级公司标普、惠誉已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金融业正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二是致力于营造优质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要加强内外资平等。进一步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确保开放措施的落实、落细、落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境内外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加强政策宣传宣讲力度,进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要加强与国际规则衔接。与国际接轨,积极采纳全球标准和最佳实践,构建开放环境下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为精细化的金融对外开放政策,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减少数量型限制;更加注重公平与透明,促进金融业稳健开放、深度开放。
三是完善监管制度,严守风险底线。中国将继续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共同防范化解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史耀斌: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耀斌表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国内大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体;稳定国内经济基本盘,也是在稳定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循环的底盘。
史耀斌强调,要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通过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等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治理政策的引导和统筹功能,深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强化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不断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确保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贯彻落实。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科技、社会、区域等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增强具体政策的针对性、协同性、时效性和执行力,依法加强政府债务审查监督,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风险可控。”史耀斌强调。
同时,要加快科技创新和高水平自立自强。坚持把基础研究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存在的堵点,提高发展质量、动力、活力和安全性。
在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方面,史耀斌表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有效释放中国作为超大经济体所蕴含的规模经济巨大空间,进一步推动国内市场高效运行。
夏先德: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
“2023年,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左右。为落实好这一目标,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财政部副部长夏先德表示。
夏先德表示,“加力”主要是适度地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万亿元,增长5.6%,赤字率按照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财政赤字3.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
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同时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运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支持地方正常融资需求。
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的力度。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这些转移支付重点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确保兜牢兜实基层的“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夏先德称,一方面,要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的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和社会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宣昌能: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将更加凸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资产的多元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选择。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国市场的开放、稳定与发展,给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机遇与选择。”宣昌能分析,一方面是中国坚定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并形成了难得的低通胀经济环境。近年来,中国的利率水平总体比较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并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增强,在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充分支持的同时,也形成了有利于稳定通胀、稳定预期的货币金融环境。
另一方面,宣昌能认为,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为投资者做好财富管理和资金配置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也会更加凸显。此外,环境、社会及治理领域也具备较多和较好的投资前景。
宣昌能表示,自2020年向国际社会做出“3060”目标承诺以来,中国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绿色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国际合作空间比较广阔。截至去年底,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5万亿元,资产规模位居全球前列。绿色金融发展为全球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新的空间。
编辑:郑雅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