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统计局正式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成绩单了——与之前发布的初值相比,正式数据均被下调了。其中,环比增长率由0.3%,调整至0.1%,表明当季的经济发展动能急速放缓。
采用季调标准,欧盟27国一季度的经济同比增长率也由初值的1.2%,下调至1%。特别是欧洲经济曾经的“火车头”——德国的表现更加不堪,出现了同比缩减,成为最核心的抑制因素。
有媒体分析称,俄乌冲突加剧后,欧盟极力配合美国的经贸和政治攻势,强力扭转能源供应转型格局,降低对俄罗斯的依赖。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欧洲各国的能源转型似乎取得了初步成效。
【资料图】
但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可估量的。其中,能源价格高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已持续一年时间,大部分欧洲居民的消费信心受创,多家企业被迫迁移到能源成本更低的国家、地区。
多家银行被迫倒闭以及随之而来的银行业动荡风险,不仅出现在美国,也出现在欧洲。但欧元不如美元,欧洲向全球转移风险的能力也远低于美国,经济下滑程度自然也超过了美国——这就是代价。
对GDP来说:增速不够,那就通胀来凑
通胀高企,对居民实际消费、企业真实生产都是弊大于利,但对按市场价格核算的名义GDP而言,有时却是利大于弊。这就是南生在多篇文章中提到的“增速不够,那就通胀来凑”。
采用经过日历和季节调整之规则,欧盟27国在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的名义GDP暴涨至41290.532亿欧元(如下图),按平均汇率换算成美元在4.43万亿左右。
与之相比,我国一季度经济同比实际上涨4.5%,是欧盟经济真实增长水平的数倍。但我国境内的商品、服务价格在通缩边缘挣扎,物价涨幅远低于欧盟。
再加上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跌幅也远超欧元,这使得:我国一季度GDP按美元计算跌至4.162万亿,而欧盟27国的GDP却提升至4.43万亿美元,又再度超过我国了。
按未季调标准,中国与欧盟GDP谁更高呢?
南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我国经济核算采用的是“未季调”标准,欧盟27国一季度GDP达到4.43万亿美元却是采用的“季调”标准。
采用季调标准,往往会拉高第一和第二季度的GDP数额。用欧盟经过拔高的季调标准,对比我国采用未季调标准核算的GDP,这显然是不利于我国的。那都采用未季调标准,谁更高呢?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未季调规则核算下的GDP数额吧——按市场价格计算为40212.02亿欧元(如上图),约为4.315万亿美元,比季调值低了1100多亿美元,但仍在我国之上。
换言之,不论按照何种核算方式,欧盟27国的一季度经济规模在经历了之前数个季度被我国赶超后,又再度超过我国了。
目前,中国和欧盟、美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错位。欧美经济发展放缓迹象明显,我国正在复苏,大环境利于我国。希望国家加快经济刺激力度,特别是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居民收入和消费提升。
前两年,美欧多国都曾给居民发放现金补贴,虽然出现了一些争议,但他们毕竟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补贴居民、推动消费、刺激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的。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