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然IPO、再融资之路受阻,但是券商“补血”动作仍然频频。
按照上市日期来计算,截至6月9日,年内证券公司累计发债(公司债+短融)数量合计为334只,总规模达到63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8.2%。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同期,国金证券的定增,中信证券、财通证券和东方证券的配股均落地,因此券商对发债融资的热情并不高。
此外,华宝证券战略研究总监卫以诺告诉记者,债权融资对销售渠道的考验较高,需要多条线机构对接,可能存在融资失败风险,而上市券商的股权融资特别是进行配股、定增,面向原有股东或特定对象发行,减少了券商可能发行失败的概率。
借新还旧、补充资本金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等7家券商累计发债规模均超过300亿;招商证券、中国银河以297亿元、247亿元的发债规模紧随其后;另有平安证券、东吴证券、安信证券等10家券商发债规模在10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
此外,5月9日,招商证券和中金公司分别发布公告表示,两家面向专业投资者的公司债获批,在未来24个月内共计发行不超过400亿的“小公募债”。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年内券商发债融资或集中爆发。
从募集资金的用途来看,中小券商大多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流动资金。
华西证券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募集说明书中表示,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以及根据公司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需求,未来可能调整部分流动资金用于偿还有息债务。
国联证券方面表示,充足的资金供应是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提升营运效率的必要条件。随着发行人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股权衍生品等交易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对营运资金的总体需求逐步增加,因此,通过发行本次债券募集资金补充营运资金将对公司正常经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方正证券表示,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头部券商也同样有偿还到期债务、补充运营资金的需求。
中信证券在今年3月募集50亿公司债时表示,本期募集资金扣除发行等相关费用后不用于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全部用于偿还公司债券。
华泰证券也指出,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满足公司业务运营需求;或用于偿还到期债务,调整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海通证券表示,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将根据发行完成后的债务结构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和资金运用管理,确保募集资金的有效运用并控制相关财务风险。
事实上,为了避免从二级市场过度“抽血”,记者注意到,招商证券和中金公司的获批额度均较计划募集额度缩水。
招商证券此次债券发行募集说明书(注册稿)显示,原本招商证券计划发行不超过600亿元,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满足公司业务运营需要,调整公司债务结构,偿还到期债务,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不过,最终获批300亿元。
中金公司原本计划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含300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偿还或置换到期的公司债券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最终仅获批不超过100亿元。
融资成本下行
券商“偏爱”中短融债
从债券的期限来看,各大券商更偏爱中短融债。数据显示,1年以下(含1年)的债券有141只,占发行总数的42%。而期限为5年的债券仅有30只,绝大多数的债券均在2-3年左右。
平安证券指出,券商短融券自2012年重启发行以来,规模快速增长,成为证券行业债券融资最主要的渠道。2019 年央行提高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的短期融资券最高偿还余额,叠加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短融券规模再次明显增长。2021 年央行修订《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将发行期限上限自 91 天延长至 1 年内,取消强制评级,便利发行流程,但流动性要求更高、近 6 个月流动性覆盖率需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证券公司公募短期公司债试点、短融券融资成本同比提升,2021、2022 年短融券规模均同比收缩。
从发债成本来看,今年以来券商的融资成本下行。今年以来,新发行的证券公司债(包含次级债)票面利率在2.55%至6.00%之间,平均票面利率为3.15%;去年同期为3.36%。新发行的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在2.15%至3.6%之间,平均票面利率为2.6%,相较于去年下半年平均票面利率2.44%略有抬升,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年初的融资成本一般是全年中最高的。
券商为何频繁融资?
根据WIND数据显示,仅发债这一项,自2015年以来,就有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10家券商发行了超过1000亿的债券,这还不包括这些配股、增发进行融资。
近日,国联证券收到上交所关于70亿增发的第三轮问询时,上交所就“本次融资规模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过度融资”,要求国联证券补充回复。
那么,券商为何频繁融资呢?
对此,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认为,券商行业是和资本市场高度共振、高弹性的行业,也是资本消耗非常强的行业,因此,券商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再融资的特点。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重资产业务转型升级,对券商资本实力提出更高要求。重资产业务主要转型方向具体包括:1)自营业务由方向性投资转向衍生品和做市等代客业务。2)投行业务由传统保荐通道转向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新股跟投增大券商资本压力、也打开业务增长空间。3)两融业务扩容明显、结构改善。注册制下新股上市即可成为两融标的,加速两融标的扩容;同时转融通持续优化,保证金比例下调、市场化转融资改革开启,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将更加灵活与市场化。
随着证券行业资产规模稳定扩张。券商盈利重心逐渐从传统通道业务向资本中介业务转型,资产负债表运用能力成为利润和ROE稳健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对券商资本实力提出更高要求,证券行业杠杆倍数由 2017 年的 3.3 倍提升至 2022 年的4.0倍。其中,头部券商杠杆较高、监管指标表现分化。中国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财务杠杆倍数最高,分别为 5.4、5.3、5.2 倍。此外,十大券商风险控制指标中,净稳定资金率和资本杠杆率相对紧张,其中,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国银河净稳定资金率不足 130%,接近净稳定资金率 120%的预警标准,中金公司、中国银河资本杠杆率分别为 11.24%、12.42%,在十大券商中最接近 9.6%的预警标准。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