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看:“独角兽”瘦身,陆金所控股半年裁撤直销团队2.2万人
2023-06-12 06:12:55    腾讯网

“独角兽”瘦身,陆金所控股半年裁撤直销团队2.2万人

小微信贷赋能机构“独角兽”陆金所控股,刚刚经历了大规模“瘦身”。

5月23日,陆金所控股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除了营收净利均出现大幅下降外,更让投资者关注的是,其一向倚重的直销团队,规模再次出现巨量缩减。

数据显示,在2022年第三季度末,陆金所控股的直销团队规模为58000人,到了去年底缩减为47000人,而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末,直接缩减到了36000人。


(资料图片)

连续两个季度每季裁撤11000人,半年时间内,陆金所控股已经将直销团队缩减了22000人。

这样的动作力度,不可谓不大!

直销团队缩编的同时,陆金所控股放款量和在贷余额也出现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末,陆金所控股放款量同比下降65%,在贷余额同比下降27%。

面对瘦身的局面,陆金所控股也在进行业务模式的转型。增信模式从过去的平安产险增信,逐渐转为由融资担保子公司增信。

但这也是一步险棋。在信贷资产质量趋好的情况下,公司营收净利会相得益彰;而一旦资产质量变差,也会形成风险螺旋式叠加上升。

业绩骤降

由结果看原因,先看业绩,再看发生了什么。

2023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总收入为100.78亿元,同比下降41.8%;净利润为7.32亿元,同比降超八成。

从收入构成来看,陆金所控股占比最重的“技术平台收入”,即助贷服务费同比下降46.1%,此外,净利息收入和担保收入同比也分别下降了32.8%、25.5%。

按照陆金所控股的说法,这是公司业务主动调整的结果。

在业绩发布会后的电话会议上,陆金所控股联席首席执行官兼董事计葵生指出,“我们的总收入与2022年Q4相比下降了18.2%,这并非借款需求降低导致,而是由于我们主动收紧了新增贷款的信贷标准,更加注重资产质量而非规模;与此同时,信用保险合作伙伴的定价也对此产生了一定压力。”

数据显示,为应对第一季度信贷减值损失的上升,陆金所控股优质借款人(风险等级R1-R3)贡献的贷款量占比达82%,而去年同期的这一数字仅为41%。

战略性放弃一部分高风险客户,在规模与效益之间优先选择效益,从而降低风险,这无疑是一种更为稳健的选择。

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陆金所控股聚焦优质客户,控制投放质量,2023年为过渡调整期。公司今年一季度放款量同比-65%/环比-27%至570亿元,在贷余额同比-27%/环比-14%至4952亿元。放款规模同环比持续收缩,主要系公司在前期存量资产质量有所承压的背景下其放款策略更加审慎,其新增业务拓展更多聚焦优质地区以及优质用户(一季度无抵押产品新增业务中82%的借款用户属于公司信用评级前三档、去年同期该比例仅为41%)。

中金公司分析称,未来陆金所控股投放节奏仍将保持相对审慎,预计公司2023年全年放款规模同比-39%至3018亿元。

由于业务规模的缩减,陆金所控股的运营费用相应也进行了压缩,裁撤直销团队的规模也就顺理成章。

尽管陆金所控股没有在财报中公布直销团队的规模,但中金公司和华兴资本的研报均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陆金所控股直销团队规模降为36000人。由此中金公司预计,未来总运营费用占在贷余额有望保持在4%-5%。

“由于我们优化了直销团队,这在短期内对新增贷款的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来说,这些措施是困难但必要的……我们设法留住了直销队伍中更有经验、效率的成员。”陆金所控股董事长兼CEO赵容奭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他同时透露,优化工作已在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包括信贷减值损失、财务和其他成本在内的总费用在当期同比下降21.5%。

业务模式谋变

陆金所控股起源于网贷时期,一度被称为最大的“P2P”平台。而在2016年开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背景下,陆金所控股在2019年退出网贷业务后,又逐渐发展成为目前以平安普惠为平台的助贷业务。

陆金所控股提供融资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小微企业主的需求,目前已与国内超过55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截至2022年末,陆金所控股已为660万名小微企业主提供服务,助贷余额达5765亿元。

数据显示,疫情三年中,陆金所控股从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一直保持了强劲的盈利能力。但在2022年下半年,受疫情及封控措施的影响,逾期率不断恶化、信用减值也不断上升,由此导致了陆金所控股的财务表现呈现出较大波动,其中四季度单季亏损8亿元,全年净利润则同比下降四成。同时也拖累了为其提供增信服务的平安产险。

在这种情况下,陆金所控股进行了业务模式的转型,将由外部所承担的保证保险增信方式,逐渐调整为旗下融资担保子公司增信模式。

赵容奭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将持续推进旗下融资担保公司100%增信的业务模式,不断加大公司的自担保比例。该模式虽然会增加前期的拨备水平,但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改善公司整体的净利润率。

在业绩发布会后的电话会议上,来自多家海内外券商的分析师均将焦点集中到了陆金所控股增信模式的这一重大变化上:一旦提供增信服务的主体从平安产险转为融担子公司,这对于陆金所控股的资金成本和盈利能力会产生哪些影响?

计葵生对此回应称,增信模式的转变,对融资成本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因为目前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都已经保持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但与此同时,由于以前支付给平安产险等合作伙伴的信用保险费,此后将由公司自己赚取,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担保收入。因此从长期来看,营运利润大约可以提升至14%左右的水平。

这一变化已在陆金所控股最新一季的收入结构变化上有所体现。陆金所控股首席财务官徐兆感表示,2023年一季度,由于公司通过融资担保子公司承担了更多的信用风险,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担保收入,占总收入的14.1%;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1%。

“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接下来的每个季度,信贷减值损失将与第一季度的31亿元保持持平。这主要是由于我们计划将增信模式转向100%担保的模式。”计葵生表示。

陆金所控股的转型也受到了机构的好评。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认为,陆金所控股风险或接近拐点,而模式转型下盈利能力或有恢复,维持跑赢行业的评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