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六家大型商业银行下调活期存款及部分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5—15个基点之间。存款利率下降,与2022年以来存款增长速度较快、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有关,有助于稳定银行息差水平,提升稳健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存款利率下降难以从根本上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促消费、扩内需还应尽快采取更多针对性措施。
此次大型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开启了2022年以来第三轮存款利率调整。2022年4月,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新机制建立后,2022年9月,六家大型银行和部分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今年4月以来,部分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5月,自律机制调整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上浮上限,引导银行适度下调两类存款利率。在调整过程中,期限较长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由于利率较高,下调幅度往往较大,而活期存款和期限较短的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小。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大型银行调整的是存款挂牌利率,实际执行利率往往在挂牌利率基础上进行上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规模增长较快但盈利增速趋缓,部分省份银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如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3%,增速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而去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仍达5.3%。数据还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势。银行息差缩窄及净利润增速下滑,与银行持续减费让利、贷款利率不断下降有关,将影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可持续性,也将影响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所以,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来延缓息差缩窄压力、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当前仍然具有必要性。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指出,“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此次大型银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正是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的具体举措,符合政策导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存款利率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负债端成本下降后,或将传递到资产端,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不过,考虑到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处于低位,未来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
大型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负债规模占全行业近一半,具有举足轻重的市场影响力。大型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之后,预计中小银行将跟进下调存款利率。但不同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市场竞争能力相差较大,对存款利率定价策略各有不同,后续其他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幅度、节奏不会完全一致。从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看,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幅度高于大型银行。整体而言,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仍将高于大型银行。
在当前和未来,全球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在经济下行周期,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所以,对居民来说,一定要调整心态和预期,平衡好风险和收益来进行资产配置。如果要追求高收益,那么必须承受高风险;如果要追求稳健的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同时,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
存款利率下调之后,存款利息收入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存款回流到实体经济及理财市场、资本市场。数据显示,今年4月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环比增加1.34万亿元;5月,理财产品存款余额继续环比回升约4000亿元。但下调存款利率并非提振投资和消费的根本之策。下一步,应尽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住居民预期,提振居民信心,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
一是努力稳住宏观经济恢复势头。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继续助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提高居民收入。
二是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变居民消费动机不足等问题,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消费,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
三是丰富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加强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教育,培养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和健康等金融业务,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因城施策,因区施策,取消不合理的限购、限贷措施,更好地满足居民改善性购房需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坚持“租购并举”,大力发展长租房市场。
从长远看,应进一步完善多支柱、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缓解居民后顾之忧进而降低预防性储蓄意愿,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和消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