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亿纬锂能跌3.66%;今年以来,亿纬锂能跌超35%。
到底是什么原因?
【资料图】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半个月前说起。
5月25日,亿纬锂能(300014.SZ)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可转换债募集资金不超过70亿元,期限为6年。按道理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且发行申请也已经获得了深交所的受理。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深交所的问询函主要围绕三点:
第一,募投项目技术路线是否存在被替代风险;第二,要求说明产品取得客户验证的最新进展;第三,是否存在频繁、过度融资?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是否会“产能过剩”!
客观的说,这其实只是例行问询,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这件事如果放到当下,解读可能完全不一样。
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长安汽车(000625.SZ)董事长朱华荣率先发声:“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目前产能规划已达4700GWh,已经严重过剩”;一汽集团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称“目前的动力电池规划,需要3000万辆电动汽车才能消化,过剩尤为明显。”
官方也表达了类似担忧。
6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优化动力电池行业管理政策,强化行业发展统筹布局,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
至此,“产能过剩”一词,成为锂电池板块最大的利空因素!
当然,所谓“产能过剩”,也未必成立。
首先,规划产能并非落地产能,投建动力电池需要巨大资金支持;其次,动力电池是非标产品,产品有优有劣,优质产能非常需稀缺;再有,动力电池存在技术迭代,新技术可能导致老产能全部淘汰;最后,这个数据忽视了非动力电池领域外的应用场景。
对亿纬锂能来说,除了在技术层面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钱。
6月7日晚,亿纬锂能发布公告,同意全资孙公司亿纬匈牙利投建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99.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亿纬锂能累计宣布投资金额约800亿元;进入2023年,亿纬锂能又先后宣布了累计100GWHh动力电池储能项目。
可是,钱从哪里来?
2019年-2022年,亿纬锂能净利润分别为15.22亿元、16.52亿元、29.06亿元和35.09亿元,乍一看,公司的经营业绩还算不错。但是,如果考虑资本开支的话,公司过去四年的自由现金流均为负数,且呈扩大趋势。
也就是说,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亿纬锂能账上货币资金为92.55亿元,同期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6.38亿元和32.65亿元。尽管说,货币资金能够应付短期债务,但是,动辄近千亿的项目扩建资金,又从哪里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亿纬锂能的主要盈利来源靠的是消费电池,动力电池业务并不赚钱。
而且,从公司净现比来看,说明公司净利润的含金量并不高。往小的说,公司的销售回款能力不强;再往大的说,说明公司产品竞争力不强。
最后,还有一点要补充,那就是亿纬锂能的实际销量可能跟不上产能规划。
根据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亿纬锂能装车量为1.88GWh,国内市场份额2.79%,排名第六;全球市场方面,今年前4个月,亿纬锂能装车辆为3.4GWh,市场份额1.8%,排名第九。
尽管说市场份额和排名比较稳定,但问题是,现有装车量数据参考300GWh的规划产能,亿纬锂能能够消化吗,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