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的信息显示:2023年5月份,我国跨境交易中“各种货币收付金额折算成人民币约为73654.655亿元”。其中,人民币收付总额为36523.447亿元,占比扩大至49.6%。
这是继今年3月份,我国跨境交易收付总额中“人民币占比首次超过美元之后的又一巨大进步”——接近50%了,再创新高。按此趋势,在今年下半年的某个月份中,必然会实现50%的突破。
5月份,我国跨境交易中,收付的美元金额“折算成人民币约为33320.057亿元”,占比降至45.2%;收付的欧元总金额,换算成人民币为1946.353亿元,占比只有2.6%了。
【资料图】
5月份,收付的港元总额,折算成人民币为714.218亿元,占比1%左右;收付的日元,换算成人民币为585.461亿元,占比8%左右;其他货币收付总额,以人民币计价为565.119亿元,占比也约为8%。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给大家详细解读
人民币是在我国跨境交易收付中占比接近50%,不是在我国跨境贸易收付中占比接近50%。跨境交易,与“跨境贸易”并不雷同,前者包含的范围更广。
除了跨境货物贸易外,跨境交易内涵还包括了:跨境服务贸易、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
本次公开的5月份数据较为笼统,并非给出人民币在上述各细分项目下的收付金额。但南生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分享了今年3月份的细节数据,今天再次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2023年3月份,人民币在我国跨境交易收付总额中占据的市场份额为48.4%。其中,在货物贸易收付中,人民币占比为23.1%,在服务贸易收付中占比60.7%,在直接投资收付总额中占比74.9%。
在其他投资、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等项目中,人民币收付金额占比更是高达78.3%。与很多网友想象的不同,在我国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跨境货物贸易”中,人民币占比反而是最低的。
原因是:跨境货物贸易属于“经常账户项目”,而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属于“资本和金融账户”项目。
我国人民币在“经常账户项目”是可以自由兑换的,但在“资本和金融账户”项目下却是不可自由兑换的。与西方国家相比,在资本和金融方面,我国差距较大,国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性措施。
在综合竞争实力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过早开放、过度开放,引发的金融动荡值得各国借鉴。我国因此倡导“循序渐进,逐步开放资本和金融市场”。
人民网曾发文表示,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泰国、韩国、印尼以及近年来部分新兴经济体都曾经历过类似磨难。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项目下的开放步伐虽然正在加快,但仍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恰恰是这些限制措施,推动了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项目下的“收付占比,远高于经常账户项目”。这就好比一棵小树苗,如果不给它以支撑,在狂风暴雨下,结局只能是被摧毁。
细心的呵护,施施肥,给小树苗绑根棍子,赶走害虫。等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后,再让它独自经历狂风暴雨,才是真正的对它负责。盲目的相信自由兑换,必然着了西方国家设计的“陷阱”。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