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看热讯:一线|中财办原副主任谈房地产低迷:再不改变或将引发金融风险
2023-06-18 20:18:26    腾讯网

腾讯新闻《一线》 作者 何西

“眼下市场低迷,哪来的炒房?哪来的市场空间?别说炒房的不来,刚需也不敢入市,怕自己买在高点上。”

6月17日在第45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前副主任尹艳林在谈及房地产市场时如此表述,他认为,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绝不可忽视,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引发了一些列的问题,不仅制约了上下游产业、市场的回升,也使货币流动性失去了向实体经济流动的渠道,还加剧了地方债务问题,加大了灰犀牛演变为黑天鹅的风险。


【资料图】

“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地方城投债暴雷,进而带来中小银行坏账增多,难免会引发区域性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尹艳林看来,之所以会导致如此局面,政策落实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预期改善没能得到持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从宏观政策上看,前置发力还十分明显,但进入4月份后续政策乏力。在消费者信心方面,房地产市场预期转暖没有持续,一季度房地产销售向好,但之后再次转弱,一二线城市改善,但没有向三四线城市传导,销售好转也没有向开发投资传导,提前还贷增多,居民定期存款增加,消费者信心明显疲弱。在民间投资预期方面改善不明显,信心不足,民营企业家消费性活动增多,投资活力明显减退,“有钱不愿意投,不敢投”的问题仍然存在。

第二是有关政策落实还存在障碍。比如各地方政府提出了对限购、限售、限价等方面的松绑政策,但不少地方是边松边观察,试探性强,尚未完全扭转居民对住房消费的预期,限售、限购和限价等调控政策在很多大城市依然存在。又比如,目前正在要求金融部门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但是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企业都很困难,确实存在风险,最后一些支持政策就落在纸面上。

第三是政策调整信号不明确。房地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这个原则没错,但有关部门却把这一重要原则进行简单化、机械化的数量理解,表示“一套大力支持,二套合理支持,三套原则上不支持,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但实际上,眼下市场低迷,不只是炒房者,刚需也不敢入市,怕自己买在高点上,还等着把房价再打下去,不跌到底是坚决不出手。

第四是三大主体收入增长受到实际影响。疫情三年来,旅游、交通和餐饮等服务业受到很大冲击,家庭资产负债表受到损害。目前居民收入增长仍偏慢,进而导致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放缓,同时企业利润总额也同比下滑。地方土地财政收入锐减,债务问题困扰地方政府,导致很多地方就是想刺激消费,想增加投资,也没有财力资源的支撑。

尹艳林总结,面临以上问题,当前外需不确定性较大,要激动经济回升,缓解失业,避免通缩,化解风险,都取决于国内的需求回升。他认为,面对总需求不足这个突出矛盾,“千道理万道理,把总需求搞上去才是硬道理。”

尹艳林表示,解决总需求不足,需要以下五点:

一是坚决阻断预期的负循环。要切实防止形成“弱预期导致弱效果,弱效果进一步强化弱预期”的恶性循环。宏观调控政策要以提振社会信心、改善市场预期为前提,以提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为关键,研究提出几个具有标志性的举措,真正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病例。

二是把能够落实的政策切实落实到位,比如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因城施策,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比例等,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加大保交楼的政策力度,增强保交楼的贷款支持计划,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等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要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三是对方向正确但落不了地的政策要尽快实化细化。对这样的政策就要分门别类针对性地具体化落地,让企业家不光看到政策出台,更能够感受到政策的真正落地见效。

四是对不合时宜的政策要尽快调整。比如在“炒房热”时期出台的限制性政策就要加快调整,政策要跟着需求走,哪里有潜在需求,哪里就应该放松控制,取消限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是对需要加大力度的政策要毫不犹豫。财政政策要更加体现积极的本意,更好发挥稳预期扩内需的作用。货币政策要更加体现力度,直面市场需求,发挥刺激作用。房地产政策要加大松绑力度,放开自己的手脚,让市场恢复,让能热的地方先热起来,带动还在观望的市场起来,更好地满足刚需,鼓励普遍存在的“以差换好”的改善性需求尽快释放。

尹艳林点名称,房地产政策要加大松绑力度,放开自己的手脚,“让市场飞一会,让能热的地方先热起来,扩散带动还在观望着市场起来,更好地满足刚需,鼓励普遍存在的差换好改善性需求尽快的释放。”

此外他还表示,要切实保障舆论引导上的宏观一致性,要梳理地方部门与中央要求不一致的说法、做法、举措,加强正面引导,给社会以明确预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