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A股开盘,三大指数小幅低开。
板块上,截至发稿,互联网、文化传媒领跌,其中受中国船舶开盘快速反弹影响,船舶制造(中信)指数微涨,年初至今(截至6月20日)大涨超50%。
【资料图】
个股看,6月21日截至发稿,中国船舶涨0.92%。
实际上,近期中国船舶走势强势,6月20日股价一度创7年以来新高,本周(6.19-6.20)两个交易日大涨超14%,年初至今(截至6月20日)涨超近47%。
消息面上,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船舶、招商工业、中集太平洋海工等国内大型船厂订单已排至2026-2028年后。
4月数据大幅上修,5月订单仍有上修可能
克拉克森大幅上修4月数据,新船订单量及金额平均上修50-60%。同时克拉克森公布5月新造船市场数据。其中,5月全球新造船接单量年内第二次实现正增长,散货/油轮/LPG成为新驱动。
截至6月7日,5月全球新接订单载重吨口径同比增长11.39%,录得年内第二次正增长。其中散货、油轮、集装箱、LNG、LPG船同比增长168%、108%、-51%、-87%、6.3倍,全球造船市场订单驱动转为散货、油轮、LPG船驱动。广发证券考虑到统计滞后问题,预计实际5月订单仍有上修可能。全球新船市场复苏态势显著。同时,4月数据上修叠加5月数据呈现的新趋势,充分说明当前造船业正处于景气向上、驱动切换、盈利复苏等特征下的全新阶段。
国内大型船厂订单基本已排到3-5年后
据媒体报道,中国船舶、招商工业、中集太平洋海工等国内多家大型船厂称,目前新造船订单排期已至3-5年后,产能有限,一坞难求,船价一路走高。
相比造船订单的快速增长,造船产能的扩张却是非常缓慢。由于造船对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劳动力条件等要求很高,所以新增船坞数量相对受限。目前,国内造船厂只能通过提升效率的方式来扩充产能,而这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东莞证券指出,多重因素驱动船舶周期启动。碳中和驱动,2023年EEXI和CII将正式执行,老旧船舶需要加装多种装置,变相增加运营成本;中龄船舶可以通过降低主机功率和航速来维持在役时间,但是也等于变相减少市场运力;而新造符合规定的船舶可以快速向替代能源动力方向转变。这将加快新造船市场的复苏步伐,推动新船成交量进一步增加。
未来十年将有1.6万亿美元的新造船投资需求
展望后市,克拉克森研究发布报告认为,未来十年间将有1.6万亿美元的新造船投资需求,平均每年新造船订单以数量计达2140艘。节能环保船型及燃料转换推动的船队更新需求将是未来新船订单的主要驱动力,以总吨计约占整个预测期内新船订单的63%,而余下37%的新船订单需求受贸易增长推动。
此外,全球产能收缩严重,未来船价有望持续上升,目前,全球活跃船厂数量仅为274家,远低于2007年巅峰时期的678家,数量下降超过50%。
克拉克森估计,2022年全球造船产能相比10年前减少了40%,在中期内只有适度或微弱的产能增长。全球船厂手持订单量可以满足未来3.5年的工作量,相比2021年初的2.7年进一步提高。同时,一船难求的局面也会为船厂带来较好的议价能力。
机构关注
广发证券称,技术+成本+交付能力驱动下,中国船厂竞争力与市场份额凸显,5月中国船厂新接单载重吨/金额口径分别同比上涨134%/35.5%,全球份额扩大至69%,份额同比翻倍,环比提升15百分率。该机构推荐造船龙头中国船舶,核心零部件企业中国动力、亚星锚链,建议关注中船防务、中国重工、杭齿前进。
东莞证券指出,国际航运市场逐步回暖,新一轮船舶周期已经启动,老旧能源船只退役更换以及活跃船厂减少有助于船舶价格提升,预计后续船厂利润将逐步释放。建议关注: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亚星锚链。
(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