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佼佼者,江苏银行过去10余年的发展一跃成为行业黑马,并抢占了城商行“一哥”的位置,但是却因此也付出了涉嫌踩踏监管红线、风控警钟长鸣的巨大代价。
(资料图)
来源|于见专栏
各行各业都不缺乏黑马,被国有银行几乎“垄断”、压制的金融行业,也是如此。4月底,江苏银行发布了2022年财报,让投资者十分满意:全年营收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双双同比两位数增长,而且,江苏银行的业绩首度超越北京银行,成为业界名副其实的黑马。
只是,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新晋一哥,江苏银行的“表面光鲜”之下,也暗藏诸多隐忧,甚至十分致命。例如,在规模之外,江苏银行营收增速放缓、资本充足率下滑等。加上近年江苏银行罚单不断、被监管部门频繁点名,其合规问题也逐渐暴露无遗。
与此同时,二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于江苏银行未来的成长性和稳健性,依然十分担忧,而其股价的表现并不平稳,就是投资者情绪的直接反馈。
反超北京银行晋级一哥,却并不值得惊喜
据江苏银行2022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高达705.7亿元和 253.86 亿元,并在今年一季度保持增长势头,实现营业收入187.95 亿元,同比增长 10.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2.19 亿元,同比增长 24.83%。
论资产规模,江苏银行也在今年第一季度末,以3.19 万亿元直逼北京银行,成为城市商业银行里一枝独秀的存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江苏银行发展至今,也并非一日之功,甚至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据了解,江苏银行成立于2006年,是由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南通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成,也是江苏省唯一省属地方法人银行,并且在上海、深圳、北京和杭州设立4家省外分行,是全国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10年后的2016年,江苏银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也在近几年高歌猛进之中,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在城商行界的领先。
只是,江苏银行的迅猛发展,也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诸多隐患。随着其营收、资产规模的不断提升,各种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虽然其营收规模实现了对北京银行的超越,但是其资产规模与北京银行相比,仍差距明显。据二者财报显示,江苏银行2022年的营收是705.7亿元,北京银行2022年的营收是662.76亿元。
与此同时,2022年,江苏银行与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分别为29804.03亿元和33879.52亿元。这也意味着,江苏银行的资产规模,与北京银行相比,仍有超过3000亿元的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银行近年的资产规模增速在12%~14%之间,虽然是双位数的增长速度,但是在北京银行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之时,江苏银行想要短期实现对北京银行资产规模的赶超,恐怕并非易事。
可喜的是,其拨备覆盖率362.07%,较上年末提升54.35个百分点,上市七年来逐年提升,资产质量进一步提优,同时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逾期率和关注率较2021年末实现“四降”。
其次,表现的风光之下,江苏银行也有难被看见的压力。例如,江苏银行2022年的收入同比增长幅度10.66%,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12%。而细分至利息收入,其增速也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增速从36.9%下降至12.82%,下降了24%。由此可见,江苏银行无论是整体收入、还是利息净收入虽然还在增长,但是增速已大幅放缓。
再次,江苏银行的营收结构也时常受到投资者质疑。以第一季度营收来源为例,报告期内其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手续费和佣金的财富管理业务等贡献的营收分别占比72.97%、16.03%和8.67%。
在众多银行企业都纷纷开始业务多元化转型之时,江苏银行的利息收入依然是绝对主力。过度依赖利息收入,也是其商业模式过于单一的直接表现,因此也频繁遭到投资者诟病。
由此来看江苏银行在城商行业绩第一的地位,实际含金量也十分存疑,或许并不值得惊喜。
资本充足率下滑,风控警报已拉响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江苏银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除了前文提及的严重依赖利息收入外,其转型进展缓慢、成长性备受质疑等问题,也将限制其发展。
与此同时,江苏银行近年收到的监管罚单不断,频繁触及监管红线,也是其高速增长付出的代价。据了解,监管部门规定,国内系统重要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75%。
而江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却在逐年降低,即将逼近红线。例如,据其2022年Q3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江苏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06%,较2020年的14.47%下降了1.41个百分点。
另外,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样由9.25%下降至8.75%,下降了0.5个百分点。在全国1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更是处于排名倒数的位置。
众所周知,银行业过去几十年的商业模式,都是依靠利息差贡献业绩。但是近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理财的需求逐渐得以释放,因此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也逐渐与时俱进,开始谋求向零售、财富管理业态转型。
然而,江苏银行依靠行业净息差的商业模式,至今仍未明显改变。例如,今年第一季度江苏银行的零售贷款为6105亿,占总贷款比重36.29%,增速由2022年的7.67%降至1%左右。这也意味着,江苏银行在金融行业的新时代谋求转型,实际收效甚微。
更为致命的是,江苏银行墨守成规以外,还频繁被敲响风控警钟。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全年,江苏银行先后因违规发放贷款、贷款挪用、“三查不严”等违规事项接连收到银保监会16张罚单。而此前的2020年、2021年,江苏银行也是监管部门重拳处罚的对象。
由此可见,业绩狂飙的激进扩张策略下,江苏银行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内控管理方面的弊端。而江苏银行如果不能在一路狂奔的同时,解决其内忧外患,由此带来的风险也将不言而喻。
董事长超期服役或涉违规,被消费者投诉包围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因超长期服役辞职。其中包括青岛农商行原董秘隋功新、原董事长刘仲生、原行长刘宗波、原监事长柳兴刚均因为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而陆续辞任;广州农商行原行长易雪飞任职时间超过轮岗期限要求已不再履行行长职务。
据了解,根据2019年12 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于在业务运营、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各级管理层成员、内设部门负责人和重点业务岗位员工,应明确轮岗期限、轮岗方式等要求,严格实行轮岗。其中,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而江苏银行董事长夏平自2013年3月履职至今,其任期已超过十年,因此被指涉嫌违反国家对于银行业关键岗位任职期限的规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前不久召开的江苏银行 2022 年度股东大会上,江苏银行宣城公司董事会还信誓旦旦的表示 “严格落实各项监管要求”、“严格对照银保监会、证监会、上交所相关政策要求”。
对此,业内专家评价,如果连董事长任期规定都无法执行,很难让外界相信江苏银行这些行业合规性的承诺,到底有几分诚意。更多人宁愿相信,这些言论,已经沦为江苏银行对外的宣传口号而已。
江苏银行除了合规性方面一直游走在违规的边缘外,还经常陷入消费者投诉的品牌公关危机中。尤其是随着年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严管令落地,一切金融活动都被纳入监管。
而江苏银行不仅在政策“犯规”方面屡受质疑,在消费者端也因为投诉过多、口碑不佳而面临品牌信誉“扫地”的危机。例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各种关于江苏银行的投诉多达数百条,客户投诉内容涉及诱导买理财、疑似违规催收、无故冻结卡片等内容。
据了解,江苏银行曾疑似暴力催收,被频繁投诉。例如,投诉平台有位消费者投诉称,江苏银行直接通知家人他的欠款信息,并且委托所谓的第三方催收去骚扰当事人,泄露债务信息。对于国内知名的城市商业银行,如此催收手段,也被视为与一般的无良“网贷”公司无异。
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佼佼者,江苏银行过去10余年的发展,可谓厚积薄发、一马当先。虽然其一跃成为行业黑马,并抢占了城商行“一哥”的位置,但是却因此也付出了涉嫌踩踏监管红线、风控警钟长鸣的巨大代价。
而在江苏银行增速放缓、转型不力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其未来的可持续性增长也十分迟疑。加上江苏银行因为其管理不足、服务不佳等带来的消费者投诉不断,也让江苏银行的投资者对其态度十分迟疑。
因此,江苏银行虽然目前已在业绩方面成为行业第一,但是根基未稳,难以高枕无忧。相信投资者都在期待,江苏银行能够早日“改邪归正”,真正成为城商行在新金融时代的行业标杆。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任何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