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特约记者 陆晶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融严监管势头不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在6月21日一天公布了75张罚单,被罚机构涉及多家银行、保险、信托以及相关个人。
银行是此次领罚大户,其中既有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也有广发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行,此外江西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商行也收到罚单。北京银行和民生银行重庆分行两家机构就合计被罚超1亿元。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房地产贷款业务违规是众多银行被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此番集中披露罚单,向外界传递监管趋严信号。近年,银行领罚数量不断增多。2022年,监管针对商业银行(含银行相关工作个人)开出的罚单就超过5000张。
一名城商行资深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金融科技加快融合发展,银行业务形态愈发丰富,这对监管也提出新挑战。如何顺势而为,严控风险,成为监管、银行等面临的新课题。
图片来源:图虫
涉房贷款违规严重
民生银行此次被罚金额合计高达6342.8万元。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和昆明分行分别被处以5967.8万元和375万元罚款。
北京银行因涉14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北京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合计4830万元。该行周文军、沈建峰等9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或10万元,林京良等3人被警告。
交通银行武汉青山支行因违规办理虚假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违规办理虚假保理融资业务被罚100万元;广发银行武汉分行违规事项广泛,包括违规出具借款保函、印章管理不到位、内控管理不到位及贷前调查及贷后管理不尽职等,该分行共计被罚370万元。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也因10项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400万元。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存在衍生品交易未严格审查交易对手的交易资格、对实际无贷款利率避险需求的客户提供代客LPR利率互换业务等违规行为。
对上述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有效回复。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上述罚单发现,银行贷款业务是违规高发区。上述罚单信息显示,最为普遍的违规行为包括贷款“三查”不到位、贷后管理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及违规发放贷款等。
房地产贷款业务违规是诸多银行领罚的主要原因之一,涉及事项包括将贷款资金违规用于购房等禁止性领域等。比如,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涉及个人贷款资金违规用于购房等禁止性领域;招商银行重庆分行涉及未按项目进度放款、房地产供应链业务信贷资金用于垫资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投向未纳入房地产行业统计。此外,江西银行则涉及将个人综合消费类贷款约定用途为购房等。
严监管态势持续
金融严监管趋势明显,这在顶层设计和具体执行层面均有所体现。
金融监管改革深入推进,监管体系更完善,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监管从严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转向防范金融风险、防止金融乱象、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提高金融监管效能并存。新一轮机构改革对金融监管进行了诸多部署,随着新监管机构成立、职能划转及人事调整陆续到位,金融监管新局面已经开启。
毕马威中国发布《2023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称,预计2023年银行业严监管态势仍将延续,监管政策将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银行监管一向严苛,但随着业务规模扩增,复杂度提升,银行违规行为也日渐多样。他指出,商业银行应加快完善内部风控体系,应加强技术建设,通过算法对业务合规性进行自检,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监管也可通过大数据聚焦违规行为跟踪监管。
咨询公司麦卡锡指出,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和加强风险管理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银行价值创造面临五大挑战,包括银行资产端面临结构性调整、传统经营模式和渠道受到挑战、风险管理效率及风险决策质量均需提升等。
业内人士建议,银行需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化风险管理能力。金融科技不断成熟,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及搭载大数据的分析及算法,银行可在核心业务建立智能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从而释放巨大价值。利用金融科技,提高风险决策效率和质量,对业务进行有效监测及合规管控,为银行构筑新的价值护城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