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企业外迁、产业链外移?樊纲:这是大趋势 中国要继续走全球化道路
2023-06-29 18:17:59    腾讯网

文 | 腾讯财经 祝玉婷

6月28日,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企业路径”的“2023夏季达沃斯TCL之夜”在天津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出席并发表题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演讲。


(资料图)

谈及中国制造业几十年来的发展和演变,樊纲表示:中国制造业现在是世界最强最大的,在中国GDP中占比27.7%,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超过四成的产量居世界第一;65家制造业入围500强,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万多家;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中,中国是最齐全的,确实是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大国。

同时,樊纲指出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注意: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下滑得有些过早。对比海外经验,美国是53年开始,人均GDP是2万多美元,按照现在的汇率算,欧洲、日本是在1.8-1.9万美元,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在8000、9000的时候,制造业产值占比开始下滑相对稍早。

详细分析“下滑”这件事,樊纲认为,我国现在的生产型服务业,很多是从原来的制造业工厂里转移、外包出去,做设计,做运输,做物流,做销售的,现在很多企业把这部分变成了一个外包公司,而外包的公司就不算制造业了,算做“生产型服务业”;而美国很大一部分制造业是转化成了“制造服务业”。

樊纲指出,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路径中,有个问题是:大而不强。如何做到从大到强?要专业、专注。

以TCL为例,樊纲说,不太同意TCL是转型,而应该是不断叠加、迭代的。他认为,TCL从白家电做起,目前仍是一个白家电的巨头,在国际上仍有竞争力。与此同时,在电视上叠加显示器面板、做晶片等,都是电子产业。

所以,他认为TCL一直是专注、专业的,不像有的企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各种扩张,扩张到自己不相干的领域中去,那不叫专业化,也不叫专注。

樊纲指出,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就是专业化竞争,没有专业化就没有发展,没有专注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只有持续地专注才能有创新力,才能走到前沿,才能真正有自己的创新。

同时,樊纲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大变局”。他认为全球化并不会逆转,会经受一些波折,但会继续往前发展。

“中国仍然要走全球化道路,走多边主义的道路。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那就是得需要世界市场。现在老有人说我们出口太多了,现在内需不足,要扩大内需。但是如果外需这块也没有了,我们中国经济的增长就会失去重要的动力。”樊纲总结,中国要继续走全球化的道路,国家要这样,企业当然也要这样。

说起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企业外迁、产业链外移的问题,樊纲指出,全球企业链的转移,供应链的调整,这是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背后有两三个原因是正常的经济原因,比如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提升了,自然有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我们的产业结构变化了,自然有些产业链转移了,这是第一点,这非常正常。”他分析。

第二,疫情期间供应链如果都放到一个国家是有风险的,适当分散供应链,经济上也是合理的,中国的企业也需要分散供应链,不能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

另外还有些地缘政治问题,樊纲称:“从美国对我们的贸易摩擦,到技术遏制,到断供,到用各种方法限制科技交流等一系列措施,加上长臂管辖,在全世界惩罚和它不喜欢的人做生意的这些企业,这都导致了一些产业链开始从外移。”

樊纲认为,前两个是正常原因,有些企业是需要外移的,后面这个是不正常理由,但是客观条件,如果企业不去做这件事,可能客户就会说“没法跟你签单了”,企业不得已而外移。

如何看待这件事?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短期内这样的外迁带来了出口,短期对中国经济本身有所拉动。

长远来看,企业投资、未来的产值不再算作GDP的产值,但是它使得企业能更好地发展。“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出去,不采取这种走出去的战略,可能在国内的发展也不好,因为受到各种限制。因此,长远看,现在发生的事情可能是企业提前跨国化,变成跨国公司的过程。”樊纲解释道。

他认为,中国的企业早晚要跨国化,现在国际形势的变化,迫使企业提前走这一步,从长远来讲不一定是坏事。

“我们在国际产业链的调整中,也许会得益于长远的发展。第一步到越南、柬埔寨、印尼东盟国家,在亚太板块建新厂或新的生产能力,国内的生产能力继续保持着,就double一下多了一块。下一步也许可以到非洲,北非、欧洲板块再建一个,那就是翻了三番。还可以到美洲去,现在我们的企业也在美洲,在中东等等,通过这种跨国化,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樊纲进一步分析。

总之,放眼全球,中国的世界工厂,面对世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仍然需要专业、专注、持之以恒,在产业发展中抓住先机,也抓住世界市场变化的各种机遇,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使制造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