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
6月29日,央行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透露了诸多数据,其中一个核心现实是:
买房的人越来越少了。
(资料图片)
这份报告,是央行对50个城市的2万户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虽然是抽样调查,但反映出来的现象,却可以以点带面。
央行披露:
二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4.5%, 比上季增加1.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增加0.1个百 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 17.5%, 比上季减少1.3个百分点。
虽然倾向于消费的比例比上一季度有所增加,但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到,中间的储蓄面积占比越来越大。
最上面的消费和最下面的投资,面积占比越来越小。
其实,不仅民众的投资意愿弱,民企的投资意愿一样很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中,民间投资下降了0.1%。
来源:国家统计局
央行公布的这一数据走势说明一个问题,大家都在忙着存钱,应对不确定性,消费和投资意愿越来越弱。
这一点,其实从央行公布的居民存款数据中,可以一览无遗。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全年,住户部门存款一口气增加了17.84万亿,是2021年全年的近两倍。
今年一季度住户部门存款增量9.9万亿,一个季度的增量相当于2021年全年的增量。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中国人民银行
正因为都忙着存钱,都不愿消费和投资,而且加大了银行的利息支出压力,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所以去年以来上至国有六大行,下至地方性商业银行,都开启了存款降息模式,而且持续降息。
就是想通过降息的手段,提振消费和投资。
但显然不顶用,因为导致大家只愿存款不愿大手大脚消费和投资的因素,是大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这一点,从央行发布的这份调查报告中披露的收入预期和房价预期上可以明显看出来。
央行披露:
本季收入感受指数为49.7%,比上季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14.4%的居民认为收入 “增加”,比上季减少1.4个百分点,70.5%的居民认为收入“基本不变”,比上季增加 0.8 个百分点,15.1%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 比上季增加0.6个百分点。收入信心指数为 48.5%,比上季下降1.4个百分点。
只有14.4%的人认为收入会增加,且这个比例还在减少。85.6%的人认为未来收入不变和下降。
认为收入会下降的比例为15.1%,占比在增加。
同时,从上图还可以看到,收入信心指数,再次跌破50%。疫情以来,爆发之初大家的收入信心跌至谷底,2021年回升,进入2022年又一路下滑,随着去年年末防疫放开,今年一季度收入信心暴涨。但二季度,再次转向。
这一点,央行不发布数据,我们也能切身感受到。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解释过,为何楼市在一季度短暂爆发后,4月份开始就后继无力了。
原因就在于,一季度大家还在恍惚之中,毕竟防控放开后,宏观大环境改善,让很多人以为放开之后,确定性已经到来,经济会筑底反弹。
于是,在一季度,压抑许久的需求集中爆发,同时不少投资客蠢蠢欲动,让大多数中心城市都上演了一波成交量小高潮。
但是,这种势头在4月份戛然而止。
需求在一季度消耗殆尽,但由于经济、就业、消费等宏观经济数据并未按照大家的预期表现,导致新的需求并未产生,需求之间的青黄不接,最终表现在4月份的成交量整体转向。
经济表现方面,只看一个关键数据就行了,失业率。一路上行,5月份16至24岁人口的失业率高达20.8%,继续刷新天际线。
需求断代的症结在于高房价与低收入之间的鸿沟,在丧失预期和收入与就业不确定性加大之间的矛盾。
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唯有缩小房价收入比,也即要么提升收入,要么降低房价。
但现在的宏观环境,就业都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提升收入。
央行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本季就业感受指数为37.6%,比上季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11.9%的居民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4.5%的居民认为“一 般”,43.7%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 或“看不准”。就业预期指数为48.7%,比上 季下降3.6个百分点。
就业感受和就业预期都在下滑。
所以,只能适当降房价。
事实上,从央行发布的调查报告来看,大家对房价未来的走势,多数人都是看跌。
我还是那句话,只有诚意降房价才能拯救楼市的流动性,否则只能让房地产陷入僵局,会让风险越积越多。诚意降价,才能释放风险。风险从来都不靠堵能够解决的,就像洪水一样,疏导才是最好的办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