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警惕小钱致贫的拿铁效应:如果每天买杯咖啡,30年要花几十万
2023-07-01 11:12:18    腾讯网

美国作家大卫·巴赫讲过一个关于喝拿铁的故事,我们不妨把这个故事换成中国版本——有一对中国夫妇,如果两人每天都喝星巴克(按大杯拿铁33元计算),喝30年,最后共需花费约72万元。

若每天省下拿铁的钱,这笔钱足够他们买一辆好车了。


(资料图)

这就是著名的拿铁效应。

文 | 刘璇

编辑 | 易方兴

设计|韦恩

运营 | 栗子

“我买的都是有用的啊!”

最近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个高讨论度话题: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一辈能存到钱,而我们不能?

有人总结,原因如下:

父母辈:

喝水、吃饱就行。

护肤品——大宝、百雀羚。

娱乐——电视。

存点钱,不能苦了孩子。

我:

各种奶茶咖啡,火锅、日料、韩餐、西餐、中餐、简餐。

护肤品——水乳、精华、眼霜、面霜、气垫、隔离、粉底、腮红、眼影、假睫毛、美瞳。

娱乐——开视频会员、网购、游戏氪金。

存什么钱,不能苦了自己。

有人说,在父母出生的年代,兄弟姐妹多、物资相对匮乏,节俭成了一代人的时代烙印。

而如今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物质丰富、压力大、焦虑多,外加消费主义的诱惑,前方,拿铁效应在等着你。

▲ 图 / 日剧《没有养老的资金》

早上7点59,手握一杯生椰拿铁,程安安工作的一天开始了。早上的一杯咖啡,成为她的续命水。

“不喝点儿啥,就感觉很没劲,这是支撑我8点准时坐在工位的动力。”她说。

今年3月份,程安安开始了杭漂生涯。但月薪5000元,在杭州有点捉襟见肘——房租水电就要2800元,而一杯生椰拿铁的价格领完优惠也接近15元,等于月工资十分之一要用来喝咖啡。

不光如此,她还是个网购爱好者。工作三个月来,她还经常需要家里人接济。

拿铁效应,也深刻地反映到她的行李量上。刚到杭州时,她就一个行李箱。现在三个月过去,东西已经塞满了出租屋。“现在有10个包,口红刚从家带了5只,现在一共有25只,面膜囤了好几箱,好像每天都在购物。”

她显得极为苦恼,明知东西已经够多了,但是每当晚上下班躺在床上,打开手机,直播间充斥着的诱惑,她还是抵挡不住。

▲ 程安安两个月来新买的口红。图 / 受访者提供

在这个全民带货的年代,拿铁效应会更加凶猛。比如买防晒衣,一件防晒衣的价格在150元左右,在不同的直播间,她已经陆续买了5件,其中还包括相同款式的不同颜色。

《中国经济时报》的一份“线上消费新趋势调查”也显示,七成的调查对象认为,在线上的消费场景,已经成了他们花钱最多的地方。而在生活中,适当地“买买买”,当然可以带来快乐,但如果模糊了必要和非必要消费的界限,那么就很容易掉入拿铁效应的陷阱。

比如,很多人认为咖啡是必要消费,他们觉得“一万块可以买来我几百天的精神抖擞,怎么不值”,但也有人觉得,“免费提神的办法多得是,一万块留着干点什么不好?”

不同的观念背后,会导致不同的人生选择。

▲ 图 / 日剧《没有养老的资金》

而拿铁效应之所以令人毫无察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花的每一笔钱足够小,所以几乎没有感知。

比如在北京互联网公司上班的35岁的张泽。他喜欢追剧,但不同的平台,提供的剧也不一样。所以,他一边看视频,一边买下不同平台的会员,B站、搜狐、优酷、腾讯、爱奇艺……

“买的时候,每个平台一个月才一二十块钱,也没多少。”张泽说。

甚至在半年前,他在家里用投影仪投屏,就连投屏软件也弹出了30秒的广告。右上角,“会员免广告”五个字正在诱惑他,接下来,扫码,每个月支付15元。广告消失了。

而这是半年里他唯一用的一次投屏。

这还只是视频,还有音乐会员、查资料的会员、生鲜购物会员、京东会员、淘宝会员、移动全球通黄金会员……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就算什么都不干,卡里几百块钱每个月都会凭空消失,他才意识到拿铁效应的严重性。

更要命的是,张泽还喜欢花少量的钱来买一些“有用”的东西。

比如,就在这半年里:

为了给女儿扎辫子,他花39元买了假人头练习,最后就用了一次,有天晚上还被这个人头吓到;

花66元买来一把手打鱼尾刀,专门用来拆快递,为了体现对快递的尊重;

花88元买了嗑瓜子机,后来发现嗑瓜子机嗑一个瓜子,用嘴都能磕3个,遂淘汰;

每次找不到手机支架,就会买一个,反正9.9元一个,也不贵,最后,家里已经有15个手机支架;

陆续买了7个小电扇,有手持的、usb的、挂脖的,为了适应不同场景……

“拿铁效应能让人上瘾。”张泽说。

▲ 张泽有一天被这颗人头吓了一跳。 图 / 受访者提供

困于生活中

深陷拿铁效应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与每个人的成长模式有关。

对在杭州的程安安来说,她经历了一个被“过于满足”的童年。小时候,她家里做生意,爸爸能赚钱,对她有求必应,花钱也是大手大脚。以至于有一次,老公说起小时候没有电视看、没有零食吃,她甚至都无法理解。

比如,每天上学回来,妈妈就会带她和弟弟逛超市,每逛一次,就花个两三百,“那个时候两三百是挺多的”。等到冬天,一家人懒得做饭,会频繁出去下馆子。

长大后,有一次朋友买衣服,觉得有些贵,征求她的意见:“两件衣服哪一件好看?”

程安安鼓励她:“两个都要,只要是工资可承受范围的,就不用纠结太多。”

如今,陷入拿铁效应之后,轮到自己挣钱,她才感受到钱有多么不经花。

▲ 图 / 《没有养老的资金》

而张泽几乎恰恰相反。他是由于以前过的日子太穷了,加上疫情几年也憋得比较久,今年以来,开始“报复性消费”。

小时候,张泽的零花钱是论“毛”的,经常只有五毛钱,每周发一次。就算到了大学,生活费也只有一个月700块钱,谈了恋爱后,两人有时候要出去吃饭,就更不够用了。

直到工作之后,手头才稍稍宽裕起来。

如今,他觉得自己在用消费的方式,来弥补之前的遗憾。“我们的生活其实比较平庸,如果用平庸的购物,来满足平庸的生活,就会觉得缺少一种态度。”比如,他开快递,觉得用一把手工打造的鱼形刀来开,就是有态度的。如他所说,成为会员,享有跳过广告的权利,“也是一种态度”。

而正是这些态度,构成了陷入拿铁效应的动机,吞噬了他的金钱。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非必要支出”、“钱莫名其妙就没了”之类的话题里,也能找到形形色色深陷拿铁效应的人。

比如刚参加工作的白宛宛,她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拿铁效应包围。每个月的工资莫名其妙就消失了。

“花的每一分钱好像都有用处,又好像没有用处。”这是一种“薛定谔的有用”。

每个月工资到账,她习惯拿出1000块放进一张不常用的银行卡,试图存起来。她想,就算一个月只存1000块,年底也有10000块的存款。但愿望只是愿望。1000元经常在月底被拿出来花掉。

某种程度上,拿铁效应也代表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如今工作压力大,陷入拿铁效应虽然费钱,但是某种程度上,也能提供一些抚慰。

比如,赚钱后,她迷上了盲盒。有一次出门逛街,看到店铺前围着很多人,发现一个盲盒好像也就69元,“没有之前想的那么贵”,而且造型可爱,治愈人心。

一份《盲盒经济洞察报告》也显示,盲盒是典型的能够形成“冲动购买”的商品之一。自那之后,每次去逛街路过店铺,她都会看一下有没有喜欢的盲盒。哪怕男朋友建议一次买一整套,她也坚决不同意,非要一个一个抽,坚持用运气凑一套。

到了这个地步,抽盲盒,已经成了拿铁效应一部分,也成了白宛宛生活的一部分。

▲ 白宛宛的盲盒。图 / 受访者提供

自责与破解

每个深陷拿铁效应的人,或许都会出现“自责时刻”。

程安安的“自责时刻”,出现在6月份的一次算账。她发现,今年3月到杭州,到现在6月份,自己已经花了六七万块。

这些钱她觉得很夸张。和她同时间段来杭的姐妹,才花了一两万,“我怎么把生活过成了这样?”

身边玩得好的朋友,也对她造成了暴击。在程安安看来,她的朋友不买护肤品,对吃的欲望也不强,爱好就是攒钱。朋友在杭州待了七年,一个月工资四五千,到现在已经存了十几万。

程安安很羡慕她。

她不是没有过存钱的机会。刚出来工作时,她做过微商,赚了一些,但全花了。

那时她觉得:“我既然这么能赚钱,以后也肯定能赚到钱。”

但疫情“教育”了她,钱越来越难赚。微商没法干了,她开始找工作,用人单位的工资压得很低,她经常陷入手里没钱带来的不安。

而深陷拿铁效应的张泽,也受到了乱买东西带来的教训。

比如,有个生鲜超市的会员,购物满9.9元,赠送一杯酸奶,张泽天天喝,结果喝出血糖偏高了;还有一次,蔬菜买多了,买的冬瓜在冰箱放的时间太长,吃了之后得了细菌性肠胃炎,去医院治病花了2000块;还有一次,他媳妇本来有垃圾桶,他非要送给媳妇一个智能垃圾桶,可以自动打包的那种,结果这垃圾桶打包的时候噪音巨大不说,还把媳妇手给烫了。

他事后反思,这就是典型的“买了还不如不买”的例子。

▲ 图 / 《凪的新生活》

好在,拿铁效应并非无法摆脱。很多人总结出了破解之法——记账。

对于23岁的穆晴来说,能摆脱拿铁效应纯属偶然。

今年,穆晴找工作很艰难,她是去年毕业,就因为在家备考了一年,用人单位总嫌她不是应届生身份。最后,终于有一家用人单位录用,但月薪只有5000元,在北京生活下来有些艰难。

但她过日子的习惯还是跟从前一样,每天不是喝奶茶就是酸奶,好看的衣服也是爽快下单。眼看着,日子就快要过不下去了。

这时候,身边有朋友提醒她,不如试一下记账。这个建议改变了她的生活。

从大手大脚过渡到精打细算,头几天还好,睡觉前,她会把花的钱编辑到备忘录里,觉得挺新鲜。但新鲜劲之后,花钱的不自由,让她开始讨厌记账。

她放弃了记账。

结果,第一个月工资到账只有4000元,这数字,少到她不敢相信。她决定重拾记账,想看看什么都不买的情况下,到底够不够自己花。每晚10点,会响起她的专属记账闹钟。

结果,她慢慢坚持了下来。在每天记账的时候,也是她每天学会控制消费的时候。

现在,是她记账的第4个月,也是她最省钱的时候。比如,以前她会在App上下单买水,2桶4.5L桶装水是13.8元,当时她觉得很便宜。但现在,她自己去楼下打水,同样4.5L的桶装水,在小区打满只要1块多。“打完水的时候,我特别快乐,因为觉得省了一大笔钱。”

现在,依靠记账,她不光摆脱了拿铁效应,而且她还有信心在北京能存到钱。

现在的程安安也是一样。在算了账之后,她正在慢慢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某种意义上,掌控了消费的欲望,也就同时掌控了生活。比如,在刚刚过去的618,就算再被诱惑,她也忍住了。那时,到了下单的时候,别人是花钱清空购物车,她是把商品一件件从购物车移除。

在狠心不买的同时,她逐渐体会到一种省钱的满足。当消费的欲望缺失,一种责任感就生长出来:“我马上三十岁,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如果有一天父母需要花钱,我该怎么办?”

她终于决定,对拿铁效应宣战。

▲ 图 / 日剧《西瓜》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