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概念股,不是在下跌,就是在下跌路上。
近两三年,预制菜站上了“风口”,各路势力蜂拥而入,赛道可谓拥挤不堪,反映到资本市场则是颇为追捧。
【资料图】
然而,近来资本的态度似乎变了。
01
龙头股不行了
预制菜,曾经是A股的宠儿。
被誉为“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2021年4月登陆资本市场,发行价格为28.53元,市盈率为22.99倍,上市首日收盘价为41.08元,市值为41.08亿元。
这之后,味知香的股价一路上扬,创下139.80元的历史高点,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预制菜曾经是多么的青睐有加。
然而,过眼云烟。
截至2013年6月中旬,味知香的股价最低跌破40元,相对历史高点一度缩水超100元,令人唏嘘不已。
资本抛弃的是,不仅仅是味知香。
被誉为水产预制菜龙头的国联水产也未能幸免,2022年1月股价高达9.95元,如今跌幅超50%;特意为预制菜改名的“龙大美食”,股价也差不多腰斩……
不难发现,预制菜在资本市场不吃香了。
对此,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也予以认同:“从舆论热度看,确实有下降的趋势。但我们从产业的观察上,无论是从区域产业政策、还是企业的发展速度、市场的接受程度来看,属于预制菜未来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不少企业仍然高调入局预制菜赛道。
譬如,格力牵头成立“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并与多家餐饮、物流企业达成合作。
再譬如,海尔推出三翼鸟厨房智慧美食解决方案业务,打造了行业首个物联网预制菜平台“阿尔法鱼”。
以上可见,企业们依然看好预制菜的巨大成长潜力。
宸睿资本董事长胡维波表示:“社会化资本以赚钱为第一要义,同时会兼顾社会责任。社会化资本从当下看认为ToB企业比ToC企业好一些。选ToB企业,资本关注的是研发、科技投入和选大单品还是选多品类。”
02
故事好听赚钱难
行业向上,资本却抽身,背后则是预制菜上市公司的业绩拿不出手。
以味知香为例,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7.98亿元同比增长4.40%,增速不及2021年的22.84%;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增长7.95%,仅比2021年的6.06%高一点点。
需要注意的是,门店数量从440家增长到1695家,门店数量增长了2.85倍,这意味着单店平均收入被摊薄了。
味知香表示:“公司早期开立的加盟门店包含一部分经销店转加盟店,都是前期有较好的基础,门店位置较优,人流量较大。后期,公司加快开店速度,门店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新店也有对应的爬坡期,对单店营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换而言之,预制菜的故事好听但难以在业绩上得到体现。
至于国联水产,情况则更为糟糕。
2022年,国联水产的营业收入为51.14亿元同比增长14.31%,净利润为-757.7万元,已连续亏损四年之久。
之所以如此,与行业竞争激烈有关。
一方面,预制菜的门槛低,是个企业都可以插一脚,艾媒咨询报告显示,目前预制菜行业主要有五大参与者,即原料供应企业、预制菜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
另外一方面,同质化严重,之前一窝蜂押价格更低的温预制菜,由于使用了添加剂口感相对较差,也不健康。之后冷冻预制菜起势,又集体转向。
不难看出,预制菜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得交由时间来定夺 。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跟本报无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参考,实际盈亏自负。
编辑|张毅
审核|吴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