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头号难题:内需不足
2023-07-05 08:05:54    腾讯网

最新的社融数据里面,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情况不太好,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与上月相比均为负增长。

CPI更差,只有0.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然很多人说,一季度宏观数据超预期复苏:

GDP+4.5%,超过市场预期的均值4.0%,中位数是4.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

社零+10.6%,超过市场预期均值7.2%;

固定资产投资+5.1%。

五一的消费数据,也看着耀眼: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但奇怪的是,面对如此“强劲”的复苏,资本市场异常沉默: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集中出炉当周,上证指数微跌1.11%;五一数据如此“火爆”,开盘后的当周沪深300仍然微跌0.09%,中证1000微跌0.74%。

“内需不足”的现实摆在大家面前——

5月CPI0.2%,PPI-4.6%。4月CPI也仅有0.1%,PPI是-3.6%。

这说明虽然现在经济恢复增长了,但是价格上不去。

而价格就是根据最简单的供需关系来决定,目前市场主体供给还是那么多,但是需求没上来,自然价格就上不去。

01‍

头号难题:中国内需不足

内需不足,可以说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头号难题了,毕竟超过90%的GDP由消费和投资驱动。

这是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的一个共识,也是为什么从放松疫情限制以来,顶层政策一直在致力于拉动内需。

比如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之前地方政府的“引客入赣”工程、“徽动消费”行动、“五五购物节”、“黄河大集”活动等都是一系列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政策。

那么关于内需不振的原因,经济学家们都怎么看呢?

在5月6日清华五道口的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我们看到了多位专家关于这个症结的把脉结果。

下面是详细观点:

黄奇帆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长期受总需求不足问题困扰,内需不足是表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在中高端产品和服务领域存在许多供给抑制政策,导致供给能力增长受限,进而使得本就存在的有支付能力的庞大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释放。

要通过有效扩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逐步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更多就业,进而增加其他人群的收入,推动经济大循环逐步进入供需动态适配的新水平。

这也正是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

张 斌

需求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不足

消费方面,线下服务业消费有增长,但是我们在耐用品的消费反而是下降的,加在一起消费倾向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快的回升。

而投资方面,特别是民营部门的投资,只有0.6%。要知道民营投资是创造就业、创造工资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在这样一个水平上,我们经济未来的就业、收入的恢复,可持续性就很难。

陆 挺

之前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和供给会同时被释放,对经济有一个很大的脉冲效应,如刚过去的黄金周各主要旅游景点人山人海,就是这种效应的体现。

但是我们不能过于陶醉在这种报复性消费反弹之中,这种脉冲效应是很难持久的。

在过去几年中,疫情和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中国居民经历了三年疫情,不少家庭的收入锐减,储蓄被大量消耗。

二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萎缩带来的负面财富效应;加上土地财政收入锐减,体制内人士的工资和其他收入在各地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三是中国经济除了受疫情和房地产下滑的影响之外,教育培训和平台经济等领域也经历了巨幅调整。这些因素加总起来,导致了较高的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高达19.6%,而“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

四是因为种种原因,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可能低于疫情之前,从而加大预防性储蓄的力度。所以绝对不能因为前面两三个月的复苏而掉以轻心。

02‍

如何解决内需不足

黄奇帆

我国汽车年销量已经超过五年徘徊在2700万辆上下了,虽说市场规模已经稳居全球第一,但千人保有量只有200多辆,在全球同类收入水平国家中基本处于垫底位置。

这背后是存在大量的限行、限牌、限购措施和停车楼、路网建设滞后,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理顺了这两方面,可以有效刺激汽车消费。

根据目前我国增速,未来十年千人汽车保有量完全有潜力达到400辆以上,年销量完全有潜力新增1000万辆,达到3700万辆以上。

类似这样的行业和领域还有很多,比如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个性化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教育服务以及低空航空、船艇、赛车、赛马等各类消费需求,等等。

而这些领域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供给抑制政策,应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释放这些有效需求,以新的改革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 斌

要利用价格手段,也就是通过政策利率的调整带动各种各样的贷款利率的下降。降低政策利率,其实就是变相发钱,而且这个量级更大。

政策利率大幅度下降后,贷款利率大概率也会有大幅度的下降,还债的成本就会大幅度下降。

此外还会带来更高的资产估值,房价、股票等价值都会回升,这会让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更加强壮,从而消费、投资等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目前我们在市场上放出的钱并没有形成很好的需求扩张,就是因为很多行业的投资不是基于短期的有多少钱,很多钱以很低的利率给他们以后,企业直接存起来,还可以赚一个利差,借钱后并不花,就没有办法形成需求,没有办法形成下一轮收入的增长,更没有办法真正扩大市场。

陆 挺

从短期宏观政策上来讲,虽然我们可能不需要加码宽松刺激力度,但现在还不是退出宽松政策的时候,还需要小心翼翼呵护目前复苏的成果。

目前经济复苏的瓶颈不在于货币财政政策是否足够宽松,而是在于是否能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性政策,再次鼓起民间的信心,激发起民间的积极性,让市场在土地资金等要素配置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央领导做了特别好的部署,中间有两点特别值得重视,一是要“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二是要“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如果能落实好这两点,或许当前经济复苏的势头是可以延续的。

究竟用什么办法去修正内需不足,是用财政政策,更低的利率,还是结构性的给与量上的宽松?各位经济学家还在讨论中。

总之,在经济体自身需求不足共识下,政策层现在的举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成为市场下注、博弈的焦点。

想要获取完整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嘉宾发言速记合集请扫下方二维码,添加“香帅课代表”获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