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3500亿基金的金融大佬,为何在情感纠纷中成为弱势群体?
2023-07-28 19:29:08    腾讯网

如果说吃瓜太多容易引发肠易激综合征,那么关注金融圈的吃瓜群众早就紊乱到“粪发涂墙”了。

毕竟,神秘的金融圈从来不缺恶俗的大瓜。


(资料图)

例如这两天,某投行金融女向情感博主咨询上岸事宜,直接就把身经百战的大主播给整懵了,后者忍不住直呼:

大佬被高学历美女搞得脑干丢失,脑干离家出走!

“捞女”的胜利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32岁的美女在情感博主“曲曲大女人”的直播间连麦,发起情感咨询:

现任男友和前金主之间,该怎么选?

美女是真美女,情感是真丰富。

由于这则长达7分钟的视频里,咨询的美女泄露了太多个人信息,结果被有心人挖掘出了真身。事情瞬间尴尬起来。

首先,这位朱小姐是摩根士丹利华X基金的销售,在某top3高校获硕士学位;2016年入职后工作也还算顺利,目前年收入100万左右。

在朋友圈里,朱小姐最揪心的事情就是被星探盯上,失去了搅动娱乐圈的机会,恨不得昭告天下:

哎,天生丽质难自弃,忒烦人!

明媚动人的朱小姐自带“吸金光环”,在上学期间就有男友奉上100万。不过,走上工作岗位后,高知美女朱小姐格局打开,看不上这样的“小开”,反而和一个已婚的大客户A暗通款曲,直接就整一块去了。

当然,朱小姐称,当时A因为买房搞了“假离婚”,意思就是:

家人们你们懂的,民政局是真的,离婚证就没有假的!所以这事儿吧,就不叫出轨,明白阀?

好滴好滴,就你胸大,说什么都对。咱跳过这些细枝末节…

在一起三年之后,双方带了一次球(怀孕),然后双方都没有要。2018年时朱小姐倍感无聊,试图分手。

以为找到“真爱”的男方急眼了,和妻子正式离婚,净身出户。结果又被朱小姐果断拒绝:

“他大我15岁,又是净身出来了,我就拒绝了他”。

男主A是个“护舒宝”级别的暖男,被拒绝后不认输不放弃,卧薪尝胆地证明自己的赚钱能力,向朱小姐证明自己的安全感:

“后面几年股票行情比较好,他就做期货,赚了2000W。我就跟他闹,你对我不公平,明明说爱我,但又没有把财产留给我。然后他说把所有的2000W都给了我,也签了无偿赠与协议”。

不过,暖男A虽然给了钱,但觉得很受伤,认为这样的“女海王”驾驭不了,转头就和前妻重归于好了。

现在角色互换,轮到朱小姐展现“女子力”,钓着男主A了: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主动捧他、夸他,给他情绪价值,他一年多给了我40多万,又用之前的2000W给我换了一套上海的大平层,帮我重新装修好,我也很感激他的。

问题是,房子装修完后,女主当场就“下头了”。瞬间人间清醒的朱小姐,觉得A“接下来用处不大”,于是有了新的蓝盆友B:

现在的男朋友大我三岁,在一起两年多花了250W,现在刚复合4个月,花了48W,一年生活费差不多100W左右,想和我结婚。

这时候,女海王又“作”上了:蓝盆友B由于生意出了一些情况,拿不出400万彩礼,安全感再度缺失的朱小姐火速联系了长期饭票A,提出重圆旧梦的条件是“每月给3万零花钱”。

下头男A感激涕零的表示:

“谢谢你给我这么好的条件,知道你很爱我”!

讲述到这里,身经百战的情感主播再也崩不住了,直接大笑道:

这个男的已经被你搞得脑干丢失了!脑干离家出走了!

笑场之后,女主播真心实意地给朱小姐出谋划策、分析“行情”,大意是:

你也老大不小,接下来(在婚姻市场的)价值就要下降了,不如确认男友B的财力是否属实,差不多就嫁了算啦。

就这7分钟的连线直播,当事人high了,围观者爽了,只剩下卑微的“下头男”,接受一众猛女的无情奚落。

❷ “下头男”真是蠢蛋吗?

随着视频的持续发酵,视频里那位陪跑7年、付出2000多万元的“下头男”终于被找到了,他就是:

先后在中H、光D、长J等机构固收部担任基金经理的何先生。

沸腾的吃瓜群众内心复杂,他们甚至怀疑起何先生的智商,不敢相信在感情上如此卑微的人,竟然能管好庞大的年金组合投资?!

其实吧,这事儿需要辩证地看,何先生的情场不如意,与他的专业能力并无直接关联。

(一)何先生眼里的2000万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点,在不同阶层人的眼里,同样一笔钱的分量并不相同。例如朱小姐提出3万元/月的“援交”费用,对她本人以及“曲曲大女人”而言,感觉就算不错的筹码了;而对吃瓜群众以及普通人而言,这费用有点小贵:

每月3万元去按摩店潇洒,能把你铁杵磨成针。

但你别忘了,何先生是投行固收部的总经理,业绩很出色,基本的年收入就在500万元左右,每月3万真不算什么,也就2天的薪水而已。

即使是被吐槽的2000万元房产,说白了也就是何先生4年的薪水而已(还不包括行情向好时的奖金和分红)。当时何先生是奔着净身出户找朱女士结婚去的,预支4年薪水娶媳妇怎么啦?

你让大龄青年/斜杠青年/农民工兄弟攒够4年工资,回头就把媳妇领进家门,你问问他们:

这事中不中啊?

说白了,能用小钱搞定的事情,何必花时间和精力扯出琼瑶式狗血剧,为工作和生活增添负能量呢?

(二)何先生对金钱的敏感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工作环境对个人认知的异化作用。

打个比方,在一线城市奢侈品店打工的导购小姐,每天都接触土豪与贵妇,一个包包6位数起。时间久了,自然对金钱的“量级”产生错觉,千八百块钱都不敏感。但如果你是在零工市场干着日结的活儿,一百块钱都是沉甸甸的。

回到这个话题,很多人嘲笑何先生是“恋爱脑”、“狗大户”,花起钱来没个定数,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妥妥大怨种。但你别忘了,何先生是干什么的…

在券商部门里,投行部与固收部是收益最高的两个部门,相对于投行“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特性,固收部的人均收入往往是最高的。固收部分主要开展国债(含专项债、城投债、金融债等)、企业债、银行存单等产品,分为自营业务线和客需业务线,因而有时候固收部被列入资管与自营业务单元。

由于固收产品收益/风险恰当,非常适合大资金投资,固收部门对客户设立了较高门槛。例如这十多年来,每份产品的起投门槛从100万一路涨到300万,现在已提高到了:

500万+。

而何先生在固收领域干得非常出色,有资料显示:

从2019年起,何先生管理年金规模达到了3500亿元,且在2020年管理社保产品管理人排名第一。

在工作中,何先生毫无疑问是锱铢必较的,3500亿元的规模意味着,哪怕是债券仅下降1bp(也成为“1个基点”, 1BP=0.01%),产生的收益变动也是千万级别的。

但另一方面,这么庞大的投资管理,也会让当事人对金钱的“量级”产生错觉:

见识了真正的“分分钟千万上下”,现实中再看各类交易,好像都没啥感觉。

(三)何先生的社交弱势

在普通人看来,何先生管理着千亿资金,自己年收入数百万,堪称社会精英。本着“能者无所不能”的朴素逻辑,想必何先生擅长管理、精通人性吧?

这很可能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微博大V“饭桶戴老板”提出一个思维角度,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同样是年薪1000万,一个做实业的要管几百上千人,一个做投资的可能只管十几个甚至几个人,尤其是二级基金经理,拿捏别人练的少,被别人拿捏的就很容易。

所以在夜总会里,很多基金经理连手都不敢摸,但遇到职场佳人又很容易被套路的死死的——既容易被上市公司董事长套路,也容易被高练度的捞女套路。怎么改善?只能多去会所了。

这个论述角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基金经理当作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普通人看待,而不是从管理财富的角度,动辄就神化、饭圈化金融人士。

以何先生为例,1999年硕士毕业后就在亚洲证券固收部门工作,此后几经跳槽,也是在券商的固收部门兜兜转转,从未去过实业部门。

我们知道,早些年风起云涌的时候,券商最热门的部门是投行部,固收部门被普遍认为是“发展潜力受限”的部门。这是因为固收部门研究的是国债类产品,只需要和宏观研究员(以及少量的信用研究员)打交道,较少接触微观部门(如具体产业、特定企业),因而固收部门出差少、加班少,比较适合于:

女生与养老。

只不过从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起,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债权类为主的券商固收部门迎来飞速发展,原来的养老院终于成为了香饽饽。

(2019年末,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达到99.1万亿元,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但是,固收部门的运营逻辑并未改变,日常工作与外界打交道较少,更不用委曲求全地被甲方或投资者拿捏。

简而言之,固收部人士在收入上的优越地位,大多数来自于自己的教育背景和智力劳动,而不是传统组织内的管理、沟通能力(后者必须具被与各路牛鬼蛇神打交道的能力,为此需要练就洞悉人性的眼光)。

成功的固收人士被行业“保护”得有多好?我们看看何先生在简历中的自述:

2018年2月至今,任XX公司机构养老金投资部总经理;下属5人。

说白了,这位管理千亿资金的固收大佬,其实只管着5个宅男宅女,蛋糕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宫斗戏”啊?

另一方面,固收部门对业务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毕竟一个不慎,转眼间就会引发巨大的损失。能做到行业头部的经理,都必须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打磨业务、钻研市场动向。

所以我们就发现,像何先生这样曾经干到行业第一的固收部牛人,其实把大部分技能点都点到了专业上去了,他们既没有揣摩人心的闲心思,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夜总会体验人生。

看上去神秘、富足的他们,就这样过着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生活。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旖旎的梦——在半封闭的工作与生活空间内,如果遇到有备而来、阅人无数的“高质量异性”,固收部成功人士的感情,就如同老房子着火,一发不可收拾。

再加上固收大佬们由于业绩压力,时间紧、精力不够分配,于是就只有卑微地展示:

钞能力。

当社会精英沦为弱势群体

以上桥段是不是看上去眼熟?

没错,这卑微的样子,像极了码农。

2017年,身家千万的前程序员苏享茂被刚结婚40天的妻子翟欣欣步步紧逼。翟某在索要1000万现金无果后,要挟举报苏某创办的公司偷税漏税。

最终,苏享茂于9月7日被迫跳楼。

其实,现实中并不缺少类似的“社会身份与社交身份错位”的悖论。

例如帝都很多部委的公务员,以及众多一流高校里的科研人员,需要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专业领域(部委公务员盯着业务,高校教师写论文),在社交领域练手的机会少,而且他们平素也没有建立丰富人际关系的迫切性。

结果遇到海王/海后时,这些被公认的聪明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所以,吃瓜吃到最后,让我们正视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多少分给基金经理、码农、科研工作者等“社交弱势群体”一点点关爱。

我们要关注的是“海王”和“捞女”滋生的土壤,想想打着“情感咨询”的名义唆使人伦尽丧的奇葩人群,而不是出于“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朴素心理去冷嘲热讽“似强实弱”的受害者,毕竟他们穷得:

就真的只剩下金钱/智商了。

普鲁塔克说:

如果一个人对重要的事情感到很可笑,那他一定会认为可笑的事情很重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