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存款利率掀多轮降息潮,中小银行打响息差“保卫战”| 2023中国经济半年报
2023-07-28 23:27:03    腾讯网

自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存款利率历经两轮调降,都是以国有大行为首,股份行及城、农商行后继跟随。现如今,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已告别了“3”时代,进入了“2”时代。


【资料图】

然而,记者发现,2023上半年以来,存款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尽管部分中小银行几轮下调后存款挂牌利率已与大行相差无几,但他们都“默契”地选择了上浮加点,甚至有城商行上浮加点高达90个基点。

中小银行“贴息坚守”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各银行参考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在此机制下,存款利率整体上经历了2022年9月和2023年6月的两轮调降。

2022年9月15日,国有大行开启第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彼时,包括活期、定期存款在内的多个品种纷纷下调10至15个基点,其中3年期下降幅度最大。经调整后,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及5年期的利率分别为1.25%、1.45%、1.65%、2.15%、2.6%和2.65%。

此后不久,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股份行先行官宣跟进下调。调整后,活期、1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利率分别为0.25%、1.85%、2.65%和2.7%,其它各档定期存款、零存整取、通知存款等也都有所调整。

2023年4月、5月,河南、山东、湖北、陕西、广东等地的中小银行及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行加入存款下调行列,完成第一轮存款降息的闭环。由于中小银行较大行利率较高,中小银行第一轮降幅在10到55个基点之间。

至此,全国性银行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正式告别“3”时代。

2023年6月,以国有六大行为首的第二轮存款“降息潮”开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各期限存款利率再次下调10至15个基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期利率分别为1.25%、1.45%、1.65%、2.05%、2.45%、2.50%。随后,6月12日至21日,12家股份行也相继宣布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与国有大行类似,活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均有所下调,其中3年期和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降幅达15个基点。

记者注意到,两轮调降呈现出一定共性:一是国有大行先行,股份行、中小银行陆续跟进;二是受到存款定期化趋势影响,银行为控制负债成本,定期存款中长期下调幅度大于活期存款;三是两轮调降均遵循了资产端利率先下行,负债端利率后下行的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在LPR持续走低的背景下,业内多认为存款利率下调是银行应对息差不断收窄的几次“自救”。但竞争优势不及大行的中小银行,如今面临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降成本的需要迫使其下调存款利率;另一方面,中小银行还面临揽储的压力。

因此,当前存款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虽然部分中小银行下调后的挂牌利率与大行相比已相差无几,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浮加点,加点幅度从25个基点到90基点不等。

以总部位于福建地区的某城商行为例,该行7月1日下调部分期限存款利率10个基点,下调后该行1年期、3年期、5年期的挂牌利率分别为1.5%、2.7%和2.8%。然而,该行客户经理却向记者主推另一款“优惠利率”产品,相比挂牌利率加点上浮达到90个基点。

“这款是北京地区特享的存款产品,1万元起存,3年期利率3.5%,5年期利率3.7%,比这个还高的已经很少了。”上述客户经理介绍道。

此外,陕西某头部城商行分别于2022年10月和2023年3月两次调整了存款利率,但记者登录官网发现,该行各期限定存挂牌利率并未发生变化。其中,1年期、3年期及5年期的利率分别为2.0%、3.0%和3.05%。

7月25日,该行客户经理向记者推荐其“智慧存4.0”特色存款产品,该产品3年期利率3.25%,5年期利率3.4%,较挂牌利率分别上浮25个基点和35个基点。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利率,但推出优惠利率的产品,即执行利率高于挂牌利率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下,中小银行通过提高优惠利率,吸引更多存款、增加存款基础,从而与大行竞争。”

银行固然可以通过贴息来吸引储户留住存款,但业内人士指出,这并不能算一个好方法,因为“如果额外贴息揽存的话,一方面会增加银行的成本,另一方面会涉嫌不正当竞争,甚至受到监管的处罚”。

打响“息差保卫战”

事实上,银行的净息差仍在不断承压。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总局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已经收缩至历史低位,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69%、1.83%、1.63%和1.85%,较2022年分别下行21基点、16基点、4基点和25基点。

“对银行而言,下半年将进入更加严峻的净息差保卫战。”有业内专业人士指出,当前银行净息差收窄的问题已经十分迫切,根据此前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修订版)》,1.8%为净息差的警戒线,低于此标准将会被扣分,可见银行已经到了打响息差保卫战的关键时刻。

当前银行加强客户存款成本管控有三个路径:一是引导活期向理财转化,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回升,居民的部分存款回流到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二是加强低成本客户的存款付息率考核;三是通过对公和零售两条线优化存款结构,例如在对公方面,加强存款拓展的同时压降高成本的负债。

然而,对于利息秒降的“揽储大户”国有大行,中小银行似乎陷入两难境地,如何在保住净息差的同时,保有同业竞争力?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多重压力下,中小银行应依托本土优势,围绕‘快’‘专’推进战略管理范式变革和策略优化,以快制慢,在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普惠贷款、科创金融等领域敢于亮剑,敢为人先在特定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此外,柏文喜指出,中小银行可以关注某个行业或特定的客户群体,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例如中小企业贷款、农村金融服务等;此外还可以提供个性化、高附加值的服务,例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理财咨询、金融规划等吸引更多客户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最后还应加强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年轻客户和高科技企业合作。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