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刘润 主笔 / 万青 责编 / 黄静
(资料图)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968篇原创文章
2023年,消费市场越来越卷了。
如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行业变化速度越来越快。
市场从增量博弈,慢慢变为存量博弈。
市场红利变红海,企业利润越摊越薄,
竞争越来越激烈,变化突如其来。
但是,因为经常出差,接触了大量的一线企业。
在我的眼中,却分明看到了两个相反的世界。
哪怕是在同一个行业之中,
有人经营惨淡,深陷困境。
也有人逆势增长,摆脱困境。
我眼中看到的世界,用一句话形容就是: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面对变局,所有企业和从业者,都在积极寻找出路。
但是,接下来的出路在哪里?要不要放弃现有业务?
企业个体收益率
我最近出差参加私董会的时候,有很多创业者问我:
润总,我经营的业务盘,现在利润愈发惨淡了,我干嘛还要死守着不赚钱的业务呢?
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香。
干脆放弃现有业务,进入别的行业,去厮杀、去抢、去赚利润吧。
这种想法,似乎并没有错。
但是,我却会建议,未来一段时间,大多数企业要盯紧现金,死死守住核心业务,而不是换个行业,进入别人死死守住的领域。
啊?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位朋友来说,首先,要清楚地知道,并且不抱侥幸地承认,红利结束了。
什么是红利?
红利,就是短暂的供需失衡。
过去,电商商家的对手,是传统零售。
电商对传统零售,是结构对结构的冲击,线上对线下的冲击,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冲击。
交易结构的链条大规模缩短,去掉很多中间环节,效率大大提高,电商拥有碾压性优势。
在电商刚刚兴起时,买家多,卖家少,供需失衡。
只要商家进去,就给扶持,给流量,就能赚钱。
很多人成功,是吃到这波“流量红利”,有意无意踩中风口。
红利期,电商拥有碾压性优势
但只要有红利,卖家就会迅速聚焦,抢夺买家,直到供需平衡,红利消失。
在红利期,“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红利期一过,“天下就没有好做的生意”。
第一阶段的红利期,结束了。
认清从“活得好”,回到“活下去”的现实,才能更好讨论这个问题:
我要不要放弃现有业务,换到新的行业里。
这时,我建议你要看3个指标:企业个体收益率、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市场平均收益率。
什么是企业个体收益率?
我举个例子:
小李是浙江省某市的一家中小型袜厂的老板。
这家袜厂以前是小李的父亲经营的,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当年,小李的父亲凭借独特的眼光和精细的工艺,一度使袜厂利润丰厚,但最近这两年,事情发生了变化。
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到厂里做工,工人招募困难,厂子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如同一片刀片。
小李望着厂里剩下的繁忙但困倦的工人,心中充满了担忧。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儿,更是让小李的心情瞬间跌到了谷底。
因为自己的一项激进决策,导致厂子亏损了500万元。公司现金流受到很大影响。小李追悔莫及。
但是,小李也看到,在这个行业内,许多的袜厂似乎最近这两年,都遇到了同样的困境。
他走在小镇的夜色中,街边的灯光洒在他的脸庞,他自问:
"我是否要放弃,换个行业?"
这时,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决策?
选项A,甩去旧包袱,换个行业,重新开始。但是新行业的业务,水也很深,自己对新的行业一无所知,傻乎乎一头撞进去,几乎是找死。
选项B,守着旧业务,眼睁睁看着父亲苦心经营一辈子的心血衰落下去。
而自己,似乎已经无力回天。
转型是找死,不转型就是等死。
世间最大的煎熬,莫不过无能无力。
哎,真是“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难道...就没有新选项吗?
小李不知道,于是决定走出去看看, 多见人、多交流。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注意到了行业内的一家W袜厂,厂长也很年轻,同样是子承父业,却把袜厂经营的风生水起。
最重要的是,在艰难的这两年,他们居然还在盈利。甚至连续几年翻倍增长。
他们是有什么秘诀吗?
不应该啊,我们经营袜厂20多年了,这个行业,还能有啥秘密是我们不知道的?
小李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于是找机会约出这家W袜厂的老板,一顿好酒好菜,虚心请教交流。
W袜厂的老板说:“我们其实也没啥秘诀,无非是根据用户需求,实时改进自己的经营策略。向管理要利润,向创新要利润。”
这么说可能有点虚,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以前大部分厂家生产的袜子,可能几十年都没啥改进创新。
大家都觉得,这玩意儿是穿在鞋里的,再说了,谁会一直盯着袜子看呀。
于是,以前的袜子,就是袜子,满足基本功能属性,能穿就行。
袜子有线头、不耐磨、土里土气、没设计感,似乎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家也没人在意。
但是,用户不在意,不等于用户没有需求啊。
比如,吸汗防臭、设计要美、能满足商务洽谈场景、要防勾丝、冬天可以发热、夏天自带冰凉、要有艺术品图案、要和潮玩联名....
简单的袜子也可以满足客户多样的需求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女士丝袜。
我问你,有哪些头部品牌?
你似乎一时也想不起来,到底有哪些专注于女性丝袜的头部品牌。
你看,有需求,市场又没有足够满足,这可能就是品类机会。
我这几年,就是靠着把袜子做出设计和美学感,用数智化升级工厂,把棉袜这个品类,从1~2亿做到超10亿啊。”
小李听完,40度的酷热夏天,后背却是惊出一身冷汗。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公司出现的利润下滑问题,并不在于行业,而在于他自己的经营方式。
影响公司利润的几个因素
换句话说,不是大环境不行了,也不是业务不赚钱了,而是:
自己不赚钱了。
这就是企业个体收益率。
你起初以为是行业不行,然后认为是市场不好,最后才发现,小丑竟是你自己。
行业平均收益率在上升,市场只是在正常波动。
红利总会消失,当浪潮褪去之后,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守好自己的业务,守好自己的现金流。
不是去转行,不是逃避。而是冲上去。干。
如果你不会游泳,换几个游泳池你都不会游泳。
关键是:下水。换个姿势,学习正确的方法。
然后,去尝试、去创新、去破局。
但是,这里面也确实存在一种情况,万一,真的是我的行业不行呢?
我很努力,也很勤奋,但就是在泥沼一样的烂赛道,赚着泥点儿似的利润。
这个时候,又该如何决策?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
这个时候,我会建议你看看行业年复合增长率。
我举个例子。
2008年,小王和小张大学毕业了。两个人不仅是校友,还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家庭经济情况也相似。
毕业之后,小张选择加入了一家手机游戏公司,公司一直壮大,小张几年努力之后,一路升职加薪,担任经理。
小王选择去了一家连锁餐厅品牌店,每天也很勤奋,努力几年后,成为了经理。
但是,几年之后,小张综合年收入已经过百万了。小王综合年收入却还不到30万。
为什么勤奋程度差不多,收入会相差这么多呢?
背后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不一样。
不同行业的复合增长率是不一样的
请注意时间点,2008年,抬眼望去,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时代,正在降临。
手游市场,几乎每年都在保持高速增长。
在智能手机时代之前,手机是什么样子的呢?
2G网络,3G网络,刷网页,手机几乎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内置一个俄罗斯方块小游戏,用户就玩的不亦乐乎。
但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4G网络的升级,手游市场也在快速井喷。
反观餐饮行业呢?
我们通常用一个指标来衡量行业的分散度,也就是CR(Concentration Ratio),即行业集中度。
行业前8个企业加在一起,在市场占有多少的占有率,如果超过20%,这个行业就是比较集中的。
百胜中国一年的收入应该是600多亿,而整个中国餐饮行业有接近5万亿的规模,600多亿的收入只占5万亿的1%多一点。
换句话说,餐饮行业第一名只占1%多一点,前8名加在一起肯定不超过8%。
所以,餐饮行业是非常分散的行业,这也是这个行业长久以来生生不息的原因。
餐饮的年复合增长率和当时的游戏市场增长相比,并不是一个量级的增长。
现在,我们来假设有这2个行业。
行业A年复合增长率在100%以上,行业B年复合增长率10%左右。
而你选择了一个10%增长的行业,你的朋友选择了100%增长的行业。
那么无论你再怎么努力,在行业大势面前,也几乎是螳臂当车。
无论收入还是成长性,你都将很难超过你的朋友。
我再举个例子。
你是做大众化妆品的,最近这两年,你发现公司增长似乎开始变慢了,你很着急。
而你的朋友是做高档化妆品的,这两年却依然保持增长。
你想不通为什么,无论是比勤奋,还是比执行力,比颜值,自己都不比朋友差啊。
其实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了。
根据中泰证券数据,2016—2020年,国内高档化妆品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7%,而大众化妆品的增速只有5.8%。
两个赛道的增速差距,显而易见
当你把自己锁在低增长的行业市场,后继增长乏力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你的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很低的时候,而你的资源和能力又和新的赛道能够匹配。
这个时候,你确实应该考虑一件事:
换行业赛道。
换完赛道之后,想要抓住新的行业红利,就要比拼运营能力了。
在过去你能赚到钱,也许是运气好,抓住了红利,所以快速崛起,赚到了一些钱。
但钱来的太容易,人往往会把自己的运气,当成实力。这个时候,如果再胡乱投资,盲目扩张,凭运气赚来的钱,会凭实力亏光。
在第一阶段,公司崛起的时候,大多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心气儿,敢闯敢拼,在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中,公司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和问题。
只是红利期的增长,掩盖了很多问题。
在红利期,可能会掩盖很多问题
在红利期,也许还可以大量试错,可一旦进入新的行业,就需要拼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了。
这个阶段,你只能少犯错,甚至不犯错。
降本增效,不断提升组织能力,做厚公司资产,做强团队能力。
比如你的预算制度完善吗?成本控制精细化了吗?组织结构合理吗?……
每个部分节省5%,10%,从牙缝里省,从细节里抠。
多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很重要。
这些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向管理要效益,向组织要增长红利。
那如果整体市场经济,就是趋于波动的平缓期呢?
我看了几个身边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匹配的行业,发现大家日子似乎都差不多。
进退两难,我该怎么办?
市场收益率
首先,市场经济有波动,是正常的。
无论环境好和坏,都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
假设整体市场经济趋于波动的平缓期,经济增长缓慢了,很多人的直观体感可能就是业务不断流失,市场不好做。
但是你发现不是自己不努力,也不是行业的问题,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反而应该守住自己的核心业务。
因为一旦经济增长变缓慢了,有一种现象就出现了:
大量的行业从业者,会被残酷挤出。
我举个例子:A行业有100人,这100个人的平均利润在10%-15%,有高有低。
但行业利润一旦下降了,从10%-15%的利润率下降到5%了,100个玩家估计得有30-50个就要被逼出市场了。
原来挣大钱的人变成挣小钱了,挣小钱的人不挣钱了,不挣钱的人都亏钱了。
亏钱的,就会被挤出市场。
市场太难做,活不下去了,这些人会干什么呢?
他们大概率会拼命的进入其他觉得还不错,自己也能干的行业。
反过来站在你的角度来说,你的行业里面那些差的人被洗掉了,但你也会发现自己的行业突然间涌入了很多新的竞争对手。
所以说,你最重要的决策,不是去思考怎么进入别人的行业。
而是在你还有收益,能赚点钱的时候,思考怎么能死死守住自己的核心业务。
因为会有一批不要命的人来拼命抢你的业务。
当一群人原来生意没了以后,可能会进入你的行业,用极低的利润率去抢你的客户。
因为,你是要赚钱。
而他们,只是要活下去。
最明智的策略应该是盯紧现金,守住核心业务,守好关键客户,把用户需求当成一项战略来布局接下来的动作,解决用户在服务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一定要守住核心业务,绝对不可偏离。
最后的话
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化越来越快时,怎么办?
在未来,我们可能要盯紧现金,守好核心业务了。
每逢困境时刻,很多焦头烂额的创业者的认知,就是“给我大招”。
可是,但凡他们能认识到补基本功,比如定目标,周例会,员工1:1,招聘,核心竞争力,护城河,价值观等等。
面对市场变化,他们,也不至于焦头烂额。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回到基本功层面,盯紧现金,守好业务,做厚资产,做强团队吧。
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做到一米宽、一万米深。
少高谈阔论互联网黑话,少开那些无效的会议。
不要渴望有神奇的秘诀、大招。
重新理解业务,理解人性,理解员工,理解管理。
用比别人更多地、更久地“脚踏实地”把一些正确的事做到位。
踏踏实实做事,才能穿越周期,逆势增长。
祝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