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三,7月的CPI就要公布了。从代表经济景气度的领先指标PMI看,CPI同比增速大概率要破0。
(相关资料图)
眼下,所有文件都直指激活消费盘活经济。
1
当前的现状是经济还在自发的收缩,企业基本的生产在继续,但居民消费不足使企业利润不足,导致企业也不愿意增加原材料库存、增加就业扩大生产。
这个结论完全可以从PMI细分项数据的连续变化中得到。
比如,代表需求情况的新订单数据,连续4个月都在萎缩(只有一季度扩张);代表企业信心的原材料库存数据,一年多处于收缩区间;代表就业情况的从业人员数据,除了今年2月有所扩张,也萎缩了一年多。
企业盈利扩张需要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却又需要企业扩张带动居民就业增加收入来促成。
现如今,“消费——投资——再消费——再投资......”的经济链条无法自发修正,经济一直在收缩,CPI自然也连续下滑。
6月CPI同比增速已经为0,鉴于7月制造业新订单数据依然处在50下方,非制造业活动虽然扩张但也在边际放缓,7月CPI同比大概率会破0。
有人说新订单由6月的48.6增长至49.5,说明需求在改善啊。
确实,但它代表的仅仅是需求萎缩的速度放缓了而已,萎缩本身并没有结束。
另外,生产还处在50上方保持基本的扩张,这就意味着产品还在增长,消费在萎缩,势必会继续压制价格让CPI低位徘徊。
接下来,一系列政策都会围绕消费把CPI搞起来让经济的齿轮转起来。
而方法只有两个,短期看逆周期调节的力度,长期看结构性改革能挤出多少生产力。
2
逆周期调节说白了就是经济遇冷,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等给经济加加火。
从咱老百姓的角度看,除了最近央行督促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属于直接降负债促销费外,其他皆是鼓励企业扩张从居民收入端拉动消费。
但是这里面潜藏着两个问题。
第一,降负债的成本谁出、怎么出。
很显然,从负债端下手直接降负债提振消费的效果比较直接,也很受居民欢迎。但是,银行从自身经营角度很排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这部分利息应该谁出。
按理说,这应该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但是大家也知道这两年财政自身也困难。所以,这件事儿要想敲定大概率还是要通过央行定向对银行印钱来解决——央行提供低于市场利率的资金给到银行以弥补资产端缩水造成的短期剧震。
如果真是这样,降存量房贷的成本本质上还是整个社会共担;如果不这么来,没人出钱银行又难有动力执行,胶着之势必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第二,通过企业扩张增加居民收入拉消费时间会很长,能否超过经济自身收缩的速度。
现在政策针对民企税收减免、融资便利等都是希望企业放心大胆扩张搞生产。可是,阻碍企业生产的很可能不是成本能稍微降多少的问题,而是盈利能有多高。
事实上,消费不足让商品的价格卖不上价导致名义收益率一直走低。最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大概在6个多点,扣除银行贷款利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恐怕都够不上成本。
另外,这种通过“企业主动扩张——增加就业——居民收入增加”的方式不仅阵仗铺不大而且传导的时间也会很长。
现在经济还在自我收缩,最终还是要靠财政主导投资将上述链条铺开扩大,尽快将钱输送到绝大部分居民手里盘活消费。
基建受制于地方债务问题很可能不会额外扩张,最后大概率还是会通过房地产这个抓手,只是非常规手段现在还没有出现。
3
虽然短期刺激只要够猛可以将消费搞起来CPI也跟着起来,但是要想以后不再因为消费不足而再度经济遇冷,还是要看结构性改革能额外的多挤出多少生产力。
最近短视频盛传某大佬观点,认为鼓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际是故意误导中国。
这句话反应的就是我们经济结构改革的问题,本质上就是我们应该不应该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
几十年,我们一直都是投资驱动的经济结构,准确地说是由政策驱动的债务型投资增长模式。
靠银行贷款过度投资催生了周期性地产能过剩,每次去产能又都是借助刺激居民消费来完成,严重地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同时,又催生了很多低效的企业迟迟无法通过市场出清而在地方(城投和国企)聚集了大量的债务。
现如今遇到地方债务居高不下有随时爆发金融风险的可能,高层迫不得已去杠杆(包括地方债和房地产)。这让经济增长以肉见可见地速度放缓。
最后,重申“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的口号——本质上是想走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
就像大佬说的,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必须要居民收入能持续的跟上,否则就只会消耗储蓄隐藏更大地风险。
按理说,投资和消费是硬币的两面。如果投资收益低就人们就应该将手里钱拿来消费掉,如果投资收益高就应该减少眼前的消费而增加投资。
原本这应该是市场的自发行为,可是由于咱们基本的保证不到位,我们的经济情况是投资收益低钱就把钱握在手里不消费以抵御风险,投资收益高就疯狂地投资直到生产过剩没有利润。
笔者认为,消除债务投资型增长模式的弊端最终还是要资本市场配合。
试想,若企业能更多地通过股权融资来投资又何来债务居高不下隔三差五去杠杆让经济放缓?
至于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则更像是一种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它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投资带来的“低效增长”,但却不能带来“真实增长”。
总之,消费起来的根本在于将蛋糕做大、分配向消费的主力倾斜,而这一切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急需结构性改革释放出更多的生产力。
而眼下,急需加大逆周期调节特别是财政政策力度把眼前的坎儿迈过去!
写在最后:
关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提了好几年了。为此我专门整理了一份大佬的演讲稿,深入地让你了解什么是结构性改革,它为何如此重要?
另外,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问题经济学界也争论了几百年,很多人可能不明白我国最近几年经济改革的策略为什么一会儿供给侧一会又需求侧,它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