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等来“白衣骑士”
爆雷一年后,每日优鲜突然迎来“生机”。
美东时间8月3日,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已引入投资。具体来看,公司分别与两家投资机构签订了两份股份购买协议,两者将认购总计54亿股每日优鲜B类普通股,耗资2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约1.94亿元)。
(相关资料图)
放在每日优鲜巅峰时期,近2亿元算不上大手笔。毕竟,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从成立到上市共拿到114亿元融资,市值最高达200亿元。但对于如今濒临退市,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股的每日优鲜而言,2亿元着实不少。
受消息影响,美东时间8月4日,每日优鲜美股收盘大涨逾284%,盘中一度大涨368%。由于涨幅剧烈,盘中多次触及熔断。
▲(每日优鲜今年以来股价走势。图源/同花顺)
根据公告,两家投资者认购的54亿股,占每日优鲜发行股票总数的88.1%。
投资者一个名为“Vigorous Global Capital Inc.”,购买价格为每股B类普通股0.005美元,总计1200万美元,不迟于协议签署之日后45个工作日交割结算。另一个投资者名为“HF (China) Business Management Co., Limited”,购买价格为每股B类普通股0.005美元,总计1500万美元,不迟于协议签署之日后2个工作日交割结算。双方锁定期均为股票发行之日后12个月。
公开资料显示,“HF (China) Business Management Co., Limited”中文名为“皓峰(中国)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在中国香港成立,由潘晓峰100%持股,曾对外投资3家企业。至于另一位金主“Vigorous Global Capital Inc.”,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目前鲜少有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尽管掏了真金白银,两大金主也不打算行使权利,反倒是同意将股票相应的投票权全部委托给每日优鲜掌舵人徐正,在员工口中“他是中科大天才班出来的徐老板”。
这不是每日优鲜第一次寻找“白衣骑士”。2022年7月,每日优鲜曾发公告称,即将收获山西东辉集团2亿元股权投资,但钱款最终没到账。
刚敲定投资,每日优鲜就转头花掉近一半,以1200万美元(约合860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一家数字营销公司——Mejoy Infinite Limited(下称“Mejoy”)。公开资料显示,Mejoy于2018年在中国香港成立,主要提供推广方案、买量投放、数据服务等“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
相较于之前的山西东辉集团,每日优鲜当下找来的两位金主,还算不上财大气粗。再加上每日优鲜转手就投了另一家公司,一来二去之间,舆论场围绕每日优鲜众说纷纭。有猜测存在“借壳”可能的,也有认为徐正在下一盘大棋,“先尽力救每日优鲜,救不活再借壳让Mejoy上市”的。
“一来,每日优鲜还有一些前置仓;二来,每日优鲜有壳资源,美股当前流动性较为充沛,对有故事的中概股,华尔街也比较慷慨。”对于每日优鲜迎来“白衣骑士”一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如是向「市界」分析。
暂不论两位投资人为何注资每日优鲜,也不讨论拿到钱的每日优鲜能走多远,目前能肯定的一点是,徐正当下的一步棋,是推动公司数字化新业务,重走当年的起家路。毕竟,失去主营业务之后的每日优鲜,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北京时间8月4日,每日优鲜还公布了姗姗来迟的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每日优鲜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60.3%至27.6亿元。一年前,该数据为69.5亿元。2023年,每日优鲜进一步调整战略,在关停智能生鲜市场等业务的同时,推出自有品牌零售业务。与此同时,“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被寄予了厚望。
▲(图源/视觉中国)
在公告里,徐正有提到一句话,“收购(Mejoy)能充分发挥每日优鲜在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行业的丰富市场知识”。最新发布的2022年财报里,每日优鲜也表示,未来,自有品牌产品零售业务和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将是新的发力点。
“每日优鲜是做数据起家的,有数据分析师做业务支持。”曾供职于每日优鲜零售云部门的林沛告诉「市界」,看起来,每日优鲜是想重新复刻当年的发展路径,先做数字化服务,再拓展出其他业务。
盘和林则表示,考虑到当前数字营销领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对于每日优鲜而言,要在同质化中做出差异化,难度不小。“至于数字化服务能否拉动业绩,还得看具体业务落地情况。”
一个细节是,虽然选定了数字化服务赛道,但2023年3月,每日优鲜刚关停智能生鲜市场业务和零售云业务。其中,零售云做的就是数字化服务业务。林沛告诉「市界」,零售云部门主要是帮助大型线下实体商超转型,“比如帮商家做线上系统、服务、运营”。
据林沛介绍,对于被服务的商家而言,平台前期派发给用户的补贴都得一并承担,“对每日优鲜来说,这个业务是赚钱的”。至于为何要关停零售云部门、重新开始,林沛分析,主要是之前零售云业务的核心人员走了不少,“数据系统的技术人员都得重招,但比维护老系统的成本低”。
2亿能救每日优鲜吗?
2022年11月,“每日优鲜全职员工仅剩55人”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截至当年年底,财报上显示的员工总数为57人。其中业务人员13人、法务财务10人、人力资源和公共关系5人、管理人员1人、其他28人。
要知道,2021年年底,公司员工规模尚有1925人。这一强烈反差将这家明星企业最窘迫的一面暴露于公众面前。
天眼查显示,每日优鲜主体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有20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额为2220.0149万元,有92条限制消费令。
2021年上市当年,每日优鲜就因拖欠供应商贷款被多家企业诉至法庭。海底捞、蓝月亮、三只松鼠等知名企业都向其追讨过货款。进入2023年,每日优鲜被判支付蒙牛1261万,及给付元气森林、北海牧场数百万货款。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的应付账款为人民币13.047亿元(1.892亿美元)。每日优鲜于财报中表示目前正计划进行债务重组,但目前无法保证潜在的债务重组是否或何时可以完成。
有用户告诉「市界」,其在每日优鲜上还有900多元余额,“退不了,每次投诉都是拒绝调解。”
▲(图源/视觉中国)
员工方面,多位员工向「市界」表达的态度是“已经不怎么指望拿到欠薪了。也不关心每日优鲜后续退市与否,有没有新融资等。”
据一位员工回忆,自从每日优鲜出事后,一直没有发放工资,也没有补偿。“没有任何人关心我们这些员工,甚至连社保也没有补齐。”
他们当中一部分人选择仲裁,一部分人签了调解协议,“说是执行了一部分钱先发给他们,也听说也就发了一两千的,且还没发到手上。”该员工称,还有一部分人则为了生计,去了外地,根本没法跟进这事。
至于欠薪的具体数据,有员工估计,“北京地区有800多人,欠薪保守估计5000万。不过北京员工的薪资都很高,当时大部分是16薪。”
由此统计,算上未知的用户余额,每日优鲜的应付账款加上员工欠薪,至少为13.5亿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所持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为4895.6万元。如果每日优鲜将收购剩下的1500万美元(约1.07亿人民币)全部用来还债,手上总共的现金加起来是1.55亿元,远抵不上债务窟窿。
市场只能寄希望于每日优鲜转型的数字化新业务。
▲(2021年,上海,每日优鲜。图源/视觉中国)
除资金危机外,摆在每日优鲜面前更紧要的是退市危机。
自去年12月至今,因为股价低于纳斯达克最低标准、未能及时提交业绩报表等原因,每日优鲜曾多次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发出的警告函。
今年6月,每日优鲜收到纳斯达克的上市资格部门通知,通知中称已决定将每日优鲜的美国存托股从纳斯达克退市,除非公司及时要求纳斯达克听证会小组举行听证会。此后,每日优鲜寻求听证会保留了上市地位。
8月4日,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已经向纳斯达克提交了其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前市值跌的只剩几百万美元,此次大涨后每日优鲜市值也只有1612.32万美元。
“每日优鲜股价飙涨是暂时的,本次重组也是为了避免退市而做的自救,但融资最终都要落地到每日优鲜的经营端。”盘和林认为。
濒临退市这一年
过去一年来,外界几乎看不到每日优鲜好转的迹象,其社交平台账号暂停更新已经超过一年,App也已经在苹果App Store下架。可以说每日优鲜已经没有实际业务在运营,也就是没有了收入来源。
在此期间,每日优鲜有一条清晰的大撤退时间线——2022年7月,每日优鲜被曝陷入经营危机,紧接着关闭了营收占比90%的即时达业务,上千人团队就地解散;8月,每日优鲜旗下便利购被三千万收购,这笔款项并没有给每日优鲜带来实质性变化;9月,每日优鲜App清空商品信息与用户余额。
风雨飘摇之时,公司创始人徐正陷入“跑路”传言,他通过《中国企业家》向外回应称,“我一直在国内,这种谣言太恶毒了吧。”
最新的财报显示,徐正依然是每日优鲜的大股东。截至2023年6月30日,徐正持有每日优鲜6889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9.4%;其次是腾讯,持股7.6%;青岛国资委全资子公司通过厦门每日优鲜持股持股7.5%。
每日优鲜几位负责人透露,徐正一直在跟投资人接触,找新的投资,也在试图寻找买家。甚至在过去一段时间,他表示内部谈过很多合作和融资,已经在很努力地找出路了。
据媒体报道,2022年7月14日,每日优鲜曾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获得2亿元的股权投资。但随后一段网络上流传的会议录音透露,该融资至今没有交付,投资款也没有如期到账,而这或许是压垮“每日优鲜”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股权融资外,每日优鲜还从多家中国商业银行获得了总额为15.10亿元人民币(2.189 亿美元)的循环信贷额度。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所持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为4895.6万元,较2021年底的10.97亿元大幅减少。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公司高管并没有陪徐正坚守在每日优鲜。据每日优鲜员工向「市界」透露,公司过去的一些核心人物已各有去向。其中,王成(运营老大)、李漾(极速达老大)、李霜(客服老大)三个算是徐正的嫡系。李漾和李霜从每日解散就没任何消息,王成自己成立了一个咨询公司。
另外,“去年11月从领导那里听闻,每日优鲜前上海大区区总何伟,尝试去东南亚复刻每日优鲜模式了。”该员工称。
每日优鲜败走生鲜,连带着让市场对整个生鲜电商赛道都失去信心。毕竟,与每日优鲜相似,其他生鲜电商前置仓玩家们也仍困在泥淖中。
▲(图源/视觉中国)
叮咚买菜市值跌的只剩6亿多美元,并且退出了亏损的市场、大力布局预制菜等自救。另一家前置仓选手朴朴超市也保持着谨慎的扩张速度,只在福建、广东、四川、湖北四个省份布局,尚未进入北京、上海两大超级城市。有巨头背景的美团买菜目前也只开通了8个城市。
众所周知,生鲜电商是个弯腰捡钢镚的生意。
据国金证券显示,我国生鲜及日用品零售额规模超十万亿元,生鲜电商渗透率12.8%仍处于低位,主要原因为生鲜是高频低毛利品类,SKU多且易损耗,导致品控难、仓配成本高、时效要求高,加大了平台盈利的难度。
▲(图源/视觉中国)
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统计,近年来,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盈亏平衡,88%亏损,7%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早在2021年6月,每日优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外界就对其前置仓的模式发出过质疑。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每日优鲜履约费用3年累计超45亿元,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也较高,最高一年超过22.4%。财报显示,自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间,每日优鲜一共亏掉了121.64亿元。
此次转型数字化业务,意味着每日优鲜从生鲜电商前置仓的首创者身份,转变为第一个撞上南墙的失败者和放弃者。
(文中除盘和林外,均为化名)
作者 | 李丹 陈畅
编辑 | 陈芳
运营 | 刘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