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羚玮
(资料图片)
商品昵称(又称nickname),原本只是一种消费现象,消费者给商品起外号,成为购买代号,如资生堂红腰子、SKII神仙水。如今,商品昵称则在帮助品牌“卖货”,品牌掌握主动权有意为之,借此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不少品牌会同时在广告中使用两个名字:一个正式的商品注册名、一个昵称。譬如雅诗兰黛小棕瓶精华,“小棕瓶”是产品昵称,它真正的注册名是“雅诗兰黛特润修护肌活精华露”。
相比正式名字,商品昵称上口、好记,往往能跟消费者建立更强的联系,也更具传播威力。更关键的是,昵称往往是品牌差异化卖点的总结与凝练,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最简单“内容”:在大家言必称“内容化”与“内容营销”时,仅凭一个词就能亮出品牌的最大价值。
品牌形成差异化的关键要素(图源凯度BrandZ)
世界上第一个昵称的出现时间,比想象中更早。1913年开始,可口可乐就发起了一项“叫我全名”(Coca-Cola: Ask for it by its full name)的活动,让消费者别再叫自己的小名“coke”——那时起,消费者就在为品牌创造昵称。
在中国,商品昵称还只是最近十几年来的消费现象。尤其是2016年后,新消费品牌批量出现,并开始熟练掌握社交媒体营销方式。品牌们在图文、短视频和直播中埋入昵称,在成交场中等待收获,完成内容到搜索成交之间的跨越。一个昵称的搜索流量,有时是品牌测试广告花费是否值得的指标之一——在内容平台做广告,有多少能回流到电商平台。
自昵称的价值被商业品牌们发现并认可,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0时代:在美妆、箱包行业单点应用。消费者大多出于好记、好买、便于推荐的需求,成为商品的“野生命名官”——在线下专柜或找代购买一罐面霜,昵称总是更方便。
2.0时代:曾经只出现在美妆和奢侈品界的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品行业。品牌不再垂手以待,等待一个昵称自动从消费者的口中蹦出来。在经历与消费者争夺命名权的拉扯之后,不少品牌将命名过程前置到了研发阶段,并开始与主播、达人们共创昵称。
3.0时代:在更早出现昵称的美妆行业,品牌开始结合成分护肤等新趋势,尝试不同起名方向。为了避免陷入“昵称自嗨”(品牌起了名,但消费者实际传播时不用)的境地,不少品牌更主动倾听真实用户的声音,即便已经为商品起了昵称,也会根据用户及达人们的反馈适时校准自己的营销策略。
nickname的发展阶段
从1.0到2.0阶段,电商平台入局,成为昵称推手——开始和品牌共同孵化昵称,在搜索承接环节推出新的计费方式。淘宝天猫也已将“商品昵称”作为一套标准的营销方法,写进了2021年双11的全行业作战大图中。
而昵称从2.0到3.0阶段,最大变化来自内容平台们:
抖音从2022年开始提出建设货架场,并推出了“看后搜”功能,打通了从短视频到商品成交的链路。今年4月,抖音可查看搜索关键词带来的流量——「种草-成交」链路可以以更短路径实现,也能追溯更准确的数据。
小红书也在同年推出KFS内容营销组合策略,即KOL(创作者)优质内容引爆 + Feeds(信息流广告)精准触达提效 + Search(搜索广告)强化搜索拦截的核心策略组合。今年8月,小红书还正式发布了“种草学”,将内容营销沉淀为一门“方法”。此前,已有品牌在新品上市前的测品阶段,通过小红书达人的反馈,重新校准自己的营销策略。
抖音逐渐形成电商闭环,小红书完成了商业化工具的布局+营销方法的沉淀,很可能改变品牌的营销路径,推动昵称种草的方式再次发生变化。
一个昵称,从诞生到应用,都有谁的参与?
因此,一财商学院希望从全链路和全平台的视角,关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品牌如何制造与应用一个爆款昵称,以及第三方推手们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我们从淘系电商和抖音今年的618榜单中抽取了各大行业的TOP10商家作为样本(共200个),比对了它们店铺中的商品标题——商品标题中的关键词,就是一件商品最受关注的方面。它不仅能看出一件商品是否拥有昵称,也能看出什么元素比昵称更重要。
在行业的选取上,我们关注淘系电商和抖音中的几大主流行业,包括服饰(男女装、内衣等)、大快消(美妆个护)、食品(生鲜、休闲零食等)、消费电子(黑白电器、3C数码等)。在正文部分,几个更具代表性的类目将被展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