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广东兄弟,要再搞一家300亿上市公司
2023-08-08 21:32:17    腾讯网

经过2年运作后,来自广东的王明旺与王威俩兄弟,要书写资本故事的下一篇章了。


(资料图)

作为老牌消费类电池龙头,全球手机电池占有率高达30%的欣旺达,近日发布一条消息,欲分拆旗下主打动力电池业务的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动力”),单独登陆A股创业板。

1967年出生的王明旺,比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大一岁,比比亚迪的王传福小一岁,这是在年龄上可以“称兄道弟”的三人。但王明旺在新能源领域发力较晚,目前欣旺达在动力电池市场属于“二线势力”,只能用“潜力股”来形容。

近两年来,欣动力融资超过百亿,“蔚小理”、IDG、深创投等相继成为股东,其最新估值达355亿元,甚至超过欣旺达的当前市值。

不过,另一面,却是欣动力始终无法盈利,三年合计亏损30亿元的现状,以及欣旺达70%的股价跌幅,640亿元的市值损失(相较2021年11月高点的54.61元/股)。

此次分拆上市,对于王明旺兄弟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想要书写出另一个精彩的资本故事,也不是件容易事。

两年跌640亿,“龙头”欣旺达咋了?

“再不分拆,市值都跌没了。”面对跌跌不休的欣旺达,一位投资者焦急地评论道。

截至8月8日收盘,欣旺达报收16.24元/股,总市值302亿元,距离2021年11月高点的54.61元/股,不到两年已跌去70%,市值损失640亿元。

▲(欣旺达近四年股价走势图(月K线)。来源/同花顺)

面对股价的不断下挫,身为实控人的哥哥王明旺,与身为董事长的弟弟王威,或许更加着急。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王明旺两兄弟为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欣旺达19.43%与7.11%股份,合计持股26.54%。

实际上,如果将时间线再拉长,从新能源板块强势崛起的2019年末算起,再到如今进入“调整期”,可以发现,欣旺达并没有因“傍上”新能源这一概念,而出现股价上的受益。

目前,在动力电池行业具有统治力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股价虽距离巅峰时期有所下滑,但相比于2019年末,仍分别暴涨300%与450%,即便是市占率与欣旺达相似的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涨幅也均超过100%。反观欣旺达,最新股价为16.44元,对比2019年末的19.24元,不增反降。

实际上,相比于动力电池领域的“潜力股”,市场更多将欣旺达视为消费电子配件的龙头。

2022年,欣旺达的消费类电池实现营收320亿元,占收入比例超过六成。客户主要包括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厂商。电动汽车类电池业务,虽取得333%的增长,达到127亿元,但占比仍只有24.32%。

不仅如此,处于扩张阶段的动力电池板块,还拖了欣旺达利润的后腿。

近两年,欣动力开始引入外部资本,产能迅速增长的同时,营收也突飞猛进。从2020年的4.28亿元,增至2022年的126.87亿元,两年增幅高达28倍。不过,相较于同行业公司,欣动力却长年亏损,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07亿元、-10.53亿元、-10.94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近30亿元。

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欣动力毛利率不高。

2020年与2021年,欣旺达电动汽车类电池板块的毛利率,分别只有-14.85%与-0.87%,处于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境地。随着规模化的逐渐增加,终于在2022年实现毛利率由负转正,达到10.28%,不过仍低于其消费类电池板块的13.79%。

相比而言,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板块,2022年的毛利率为17.17%,亿纬锂能的锂离子电池板块毛利率15.02%,而国轩高科相关板块的毛利率为16.73%,均高于欣旺达。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欣旺达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圈地跑马,是一种以牺牲短期利益为代价,并存在一定投机性的行为,且其技术水平,相比宁德时代等一线厂商也要差一些”。

随着全球经济下行,作为耐用品的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消费需求呈下滑趋势,而终端需求的疲软,也将通过产业链,把“寒气”带给每一家企业。以智能手机为例,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3%,仅为12.1亿台,创下2013年以来最低年度,且2023年或将再创新低。

因此,2022年,欣旺达净利润下滑11.32%,但依靠消费类电池业务还是实现了盈利。可到了2023年一季度,欣旺达营收104.78亿元,同比下降1.34%,净利润-3.67亿元,同比下降744%,近20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

两年融资超百亿

王明旺兄弟对于欣动力分拆上市的筹划,最早或许要追溯到2021年。这不仅源于当时开始传出的小道消息,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其开始大量引入外部资金。

其实,2011年上市时,欣旺达就曾在招股书中就提到“动力电池”这个概念,称2009年就针对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电源管理系统进行研发,并承担深圳重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电源管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至今已有14年时间。

不过,当时新能源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动力电池更多只是在“响应号召”的情况下“顺带发展”,从事的也是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动力电池模组等业务,更为关键的电芯则由国外供应,因此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业务分类中只有“动力类”这个笼统的名字,长期所占营收比例不足10%。

直到2015年,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发布,使得海外厂商纷纷撤离中国市场,而依赖进口的欣旺达无法获得电芯供应。此时,王明旺兄弟才通过收购进行动力电芯的研发,并布局动力电池生产前后端一体化,进入动力电池的核心领域,但发展速度一直较为缓慢。

2019年前后,电动汽车进入销量爆发期,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需求随之增加,也令玩家格局快速洗牌。当年,欣动力尚能排在国内电池装机量第十位,但在2020年“友商”爆发之际,却跌出榜单前十。

▲(图源/视觉中国)

感到危机的王明旺兄弟,开始改变玩法。

2021年4月,王明旺兄弟先是以支持发展为由,通过欣旺达向欣动力(当时名称为欣旺达汽车电池)增资14亿元,进行资本扩充,并在4个月后首次引入外部投资者。欣瑞宏盛、前海汉龙、欣瑞宏睿以及天津和谐四家企业,合计出资7.5亿元,拿到欣动力17%的股份。

虽然本次参与增资的前三家公司,与王明旺兄弟在股权上存在一定关系,但天津和谐却是一家带有国资色彩的企业。而在交易完成后,欣动力的估值由36.4亿升至43.9亿元,增幅超过29%。

自此,王明旺兄弟对于外界资本的利用,便一发不可收拾。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两年时间,欣动力就完成包括增资和债转股在内的7轮募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30亿元,而欣动力的估值也“一路狂飙”。

2022年,可谓欣动力的崛起之年,“蔚小理”也在此时进场。当年2月,包括江苏车和家汽车有限公司(理想相关公司)、Sky Top LLC(小鹏关联实体)、苏州蔚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蔚来相关公司)在内的19家公司,合计增资24.3亿元获得欣动力19.55%股权。照此计算,欣动力估值已达122亿元,是半年前的3倍。

同年8月,一笔金额更高的投资出现。当时,除华资投资、深投控、申万宏源等22家外资企业,以合计49.2亿元向欣动力增资外,欣旺达也通过全资子公司惠州新能源耗资20亿元进行增资,合计金额近70亿元。增资完成后,欣动力的注册资本增长31.46%,估值此时已突破200亿大关,相比半年前再度实现翻倍。

至于外界已知欣动力的最后一次融资,是在一个月前。6月21日,欣旺达发布公告称,无锡国寿、中银资产等8家机构共计投资16.5亿元,取得欣动力4.64%的股权。照此计算,欣动力的投后估值可达355亿元,甚至超过母公司当前市值,两年取得近10倍的增长。

根据欣旺达最新披露的分拆预案,欣动力当前的股东数量已达72家,而持股比例也是相差众多。其中持股最高的惠州新能源,持股比例也在多轮融资压缩后,缩减至39.69%,最少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只有0.02%。

如今,随着分拆上市的持续推进,也意味着欣动力的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

分拆后,欣动力将获得一个独立的募资平台,也能灵活制定决策和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经营效果。实际上,随着2022年初,《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的发布,在明确分拆条件和监管要求的同时,A股迎来分拆上市的高潮,目前已有上百家公司发布分拆预案或已登陆A股。而欣旺达也并非动力电池领域分拆上市的“先例”。

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早在2022年11月就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并计划募资150亿元,对应估值更是高达600亿元。而市占率近乎于两倍蜂巢能源的欣动力,要募集多少资金,也值得期待。

行业内卷,兄弟俩还来得及吗?

对于王明旺兄弟俩而言,创业20多年来虽然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但这一次的考验却颇为严峻。

说起来,王明旺堪称白手起家的典范,出生于广东茂名一个小村子的他,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伴随着改革的浪潮来到深圳,进入一家与锂电池有关的工厂打工。重复且无休止的工作,逐渐令王明旺失去耐心,并借助南巡讲话后掀起的经商潮,开始创业之旅。

王明旺最初的创业并不顺利,曾因利益分配而草草收场,也由于意见不合分崩离析,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在电子加工领域深耕,为欣旺达的创建打下经济与技术基础。随着王威成年后来深圳“支援”大哥,并在1997年底一同创办欣旺达,王明旺的创业路迎来好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办欣旺达后,王明旺的“运气”总是出奇的好。两人先是通过为康佳供应手机电池一炮而红,后又与飞利浦及海尔等厂商达成合作,确立在电池供应领域的行业地位。2003年,欣旺达销售额突破1亿元,并进入ATL(曾毓群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供应链。

通过与ATL的关系,王明旺在2011年成功进入“果链”,并于第二年与苹果产生“矛盾”后,又迅速与雷军结缘,至今仍是小米手机的重要电池供货商。不仅如此,在那个“中华酷联”的时代,其中三家都能在欣旺达财报的客户中找到。即便时至今日,欣旺达仍是全球消费类电池龙头。

可随着近两年,王明旺不断押注动力电池领域,使得欣旺达逐渐从一位消费电池领域的“守擂者”,变为动力电池领域的“挑战者”。而投资者们更关心的问题是,在国内动力电池产能逐渐过剩的情况下,兄弟俩还来得及吗?

▲(图源/视觉中国)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293.6GWh,同比增长36.8%,而累计装车量在同比增长38.1%的情况下,仅为152.1GWh。在增速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动力电池的产量已接近装车量的二倍。有业内人士透露,“如今的动力电池产业上下游,已没有蓝海可言”。

不仅如此,在产能基本等同于竞争力的格局下,今年以来,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在内的一二线动力电池企业,都有扩充产能的计划。长安汽车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1200GWh,而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达到4800GWh,已严重过剩。

这还不算欣动力等“后浪”们,可能存在的进一步扩张。

不过,随着电池产业竞争的加剧,同样意味着洗牌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正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市界所言,“电池格局还存在变化空间,新企业也有巨大机会”。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曾表示,“未来动力电池行业会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国内只剩下五六家,欣旺达的目标是前三”。

此外,王明旺兄弟也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布局,试图避开“内卷”的国内市场。7月27日,欣旺达公告称,欣动力通过其下属子公司匈牙利欣旺达,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厂一期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19.6亿元,主要用于土地购置、建设工程以及设备采购。

乾坤未定下,各玩家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王明旺兄弟能否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个新的故事,也要看两人所蕴含的能量。

作者 | 冯晨晨

编辑 | 刘肖迎

运营 | 刘 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