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都要赎回?中国版雷曼来了?
2023-08-13 13:36:57    腾讯网

原文首发时间:2023-08-11(周五) 19:04


【资料图】

昨天下午,N个人,有客户,有同业,拿这个聊天记录问老南怎么看。

说今天市场被小作文吓得不轻(其实是受社融影响)。

老南赶紧写一篇。

01

在分析这事前,为表示客观,先把我自己的历史文章、历史观点发下。

2018.5.1,《资管新规》出台后,《别了,保本理财》提醒:

远离一切明显资金池,或疑似资金池的产品。

市场下行期,风险在所难免。但只要底层资产是真实的,清晰的,即使逾期,也有各种方法,降低、甚至避免损失。

2019.5.26,《信托,不能闭着眼睛买了》,通过几个产品案例,提醒:

不是说,所有的信托都不能碰了。而是买之前,如果闭着眼睛,只看收益率买,那最后,真是拼人品了。

2019.9.1,写了《突发:金交所整顿倒计时,你持有这类资产吗?》,提醒:

这两年,随着P2P,和非标固收私募(私募其他类牌照)的整顿,不少有毒资产,都躲到了地方金交所通道,继续融资,这也是最后一个庇护所。而随着地方金交所整顿的开始,这些有毒资产,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如果在过去几年,认真看了老南的文章,也认真的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老南相信,这批信托的爆雷潮,大部分人是可以躲过去的。

尤其是在20年《有钱人必买的理财,出事了》的一文中,给出了几家要特别注意的:

现在看看这几家,有一大半已经出问题了。

02

而且关于这次的中植系,给你们看看,我这里过去几年的咨询记录:

2019年:

2020年:

2022年:

今年2月:

这个客户2年前买了几千万,一直让他转让,不知道还跑掉了

我自己毛估估,我一个人,这几年拦住的客户,资金总量不确定是否过亿,大几千万是肯定有的。

但有什么用呢?我说再多,也抵不过这些人站一次台:

03

所以,有了上面这些铺垫,回到开头那篇小作文,我希望大家能理解,老南下述分析,是基于专业和客观的。

1、中融管理规模6000亿,不代表全都是资金池项目,全都有暴雷风险。

如代销的二级市场私募、如主动管理的一些现金管理类产品,目前看是不存在暴雷风险的。主要问题还是在非标资金池项目,但具体规模目前不详,反正也不会小。

2、这人对行业描述很多是错误的。

比如提到的五矿,五矿压根没有非标资金池产品。比如光大,虽然有资金池项目,但底层和中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业内都知道中植的底层很多是企业股权、尤其是早年一些矿业投资的损失。这些底层烂掉后,处置难度极大。

3、这事也不可能引发中国版雷曼。

如中植系,国内各家银行、券商早就不合作了,因为业内都比较清楚他们家的资产情况,风险不可能蔓延到金融行业。

上市公司也主要是一些民营系的,而且购买前都有公告。估计这两天就会有券商统计出来,到时候我更新到留言区。老南估计影响会有,但不会特别大。

4、目前看,真正影响比较大的,是一些个人客户,一些民营企业。这次会有不小的本金损失。

下午业内也打听了下,小作文涉及的几个信托今晚会发公告,也纷纷报警了。

所以,老南估计这哥们这次大概率是要被行政处罚了,毕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基于客观事实造谣,影响金融秩序,不是开玩笑的。

04

最后也提一句,如果读者中有中植踩雷的,老南给你的建议是,不要有任何过激动作,因为这时候做啥都没有意义了,也别走诉讼,只会浪费律师费。

耐心等待就好,这种大规模涉众事件,大概率监管会依法委托央企信托来托管,完成剩余资产的清理和处置,以及最后的残值分配。

损失在所难免,但好歹会回来一点。估计信托会比定融多一些。

但无论如何,这些损失对很多家庭而言,是灾难性的,我们过去几年写了大量的风险提示文章,也是希望能帮大家辨识这些风险。

记得年初,一家媒体采访老南,当时一记者问老南一个产品,一听是中植系的,赶紧压住让她别买。

她是幸运的,因为知道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多找几个业内的交叉验证下。

-EN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