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刘鹏
(资料图片)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19.57亿元,年化营运ROE达18.2%,每股营运收益4.63元,向股东派息每股0.93元,同比增长1.1%——2023年8月29日,中国平安交出了三年寿险深度改革收官后的第一个半年业绩。
"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好,主要是寿险改革成效显著、综合金融深化发展,投资收益也不错。尤其是寿险几个主要的渠道布局上得到了很高的增长,比如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了接近175%。"8月30日下午,在中期业绩会结束后的专访中,中国平安总经理、联席CEO谢永林对腾讯新闻《潜望》如此解析业绩增长的原因。
从占据中国平安营收最大比重的寿险业务来看,得益于过去三年坚定不移的寿险改革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回稳向好,2023年上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259.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0%。其中代理人渠道产能大幅提升,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4.3% ;深化与平安银行的独家代理模式,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28.25亿元,同比增长174.7%。
此外,中国平安上半年非寿险以外的收入占比约为30%,在谢永林看来,这正是综合金融模式带来的优势。"首先综合金融对于客户的留存非常有好处,在客户黏性和深度挖掘上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次,谢永林认为,从金融周期来看,综合金融"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特点十分明显,"比如前几年寿险不好做,但是银行、产险、证券、租赁等业务贡献可以顶上来,但因为息差收窄,接下来银行、普惠日子不会太好过,但寿险会好一些"。
综合金融的优势体现在上半年业绩数据上,是其个人客户数与合同数的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29亿,较年初增长1.2%;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增长至2.99个,较年初增长0.7%;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个人客户数超9071万。同时,在综合金融模式下,获客成本也显著低于外部渠道。
谢永林强调,接下来中国平安将继续深耕综合金融,"因为我们基数很大,每年一个小进步,三年下来就是很大的进步了",他例举,"假如说现在的客均合同数2.97个、客均利润585元、个人客户数2.27亿都能持续实现增长,哪怕只是小数点级的增长,带来的增量都将是巨大的,市场要看到这个增长的空间和潜力。"
"中国市场规模大、韧性强,腾挪空间大",展望未来,谢永林认为,尽管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因为周期性的原因有一些波动,但都是暂时的,"中长期来看我们绝对有信心"。
银保渠道战略回归
2020年以来,在外部疫情冲击、内部代理人渠道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下,代理人数量大幅脱落、新单增长乏力,而银行凭借自身客户资源多、网点分布广且销售场景更加多元化等优势,在疫情期间重回保险公司的战略视野。
"银行有动力,寿险也有动力", 在谢永林看来,这是一场银行与保险的双向奔赴。在息差收窄的当下,银行有现实的动力去深耕银保这一新的增长点,"你去看欧洲,银保渠道的占比非常高,大约有60%-70%,亚太发达地区的银保占比也超过50%,所以银行需要抓住这个机会"。
其次,银行也有基础优势,谢永林指出,"高净值的客户基本都沉淀在银行,而且银行的黏性更高,交易、支付、结算、消费、信贷等,客户一天到晚都在跟银行打交道。"
第三,保险应该成为资产配置、财富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谢永林称,在此前国内银保渠道销售的基本都是理财产品,而非真正的保险产品。"其实保险最大的作用是杠杆效应,金融产品里面只有保险的杠杆可以做到这么高。这是保险作为金融产品的独特优势。"
第四,将保险的产品进行延展后,变成了保险+医疗健康养老,保单也具备了服务效应、营销效用,让客户有了场景化的体验,有利于提升银保客户的购买意愿,进而更好地享受服务和体验。
寿险的动力则体现在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渠道,自1992年友邦保险将个人代理制度引入大陆以来,伴随着人口膨胀、经济腾飞等时代红利,以个人营销员为主的代理人渠道在近30年时间里引领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但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人口红利的消退、互联网的兴起等,依靠代理人的传统人海战术难以为继。
谢永林例举传统渠道有三大难,即"增员难,留存难,找客户难"。因此他表示,寿险必须主动变革,提升渠道品质、降低渠道成本。
此外,在银行做银保渠道,又依托平安的综合金融平台,产品创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谢永林说,比如平安的保险金信托产品,附加了财富传承、风险隔离功能,因此在银行渠道销售很好,占据同类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的70%,平安旗下的保险、银行、信托成就了中国第一大规模的保险金信托。
根据介绍,中国平安于2020年6月启动银保战略改革,通过平安人寿和平安银行的深度合作打造了一支新银保团队,截至2023年6月底,平安的新银保团队人数已超过2000人,银保渠道的价值潜力不断释放,并逐步成为平安财富管理战略落地的重要增长引擎。
医疗健康生态护城河效应初显
在平安颇为重视并重金投入的医疗健康领域,根据中国平安披露,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通过整合供应方,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平安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超5万人;合作药店数达22.6万家,较年初新增近2000家。
谢永林感慨,近年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工程浩大",不过,工程一旦建立起来,"就是很深的护城河,有着极高的门槛,与综合金融彼此促进,正向循环"。
从数据来看,医疗健康生态也开始反哺平安的传统主业。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29.7%的新增客户来自于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而享有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超68%。
平安在上半年医疗健康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3.3万家,平安健康过去12个月付费用户数超4500万,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00亿元。2023年上半年,超1600万平安寿险的客户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中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服务占比近70%。
"我们早已经过了单纯比收益率来竞争的阶段",谢永林描述,未来对于医疗健康服务,老百姓会更有消费的意愿,这就是用创新的金融供给来促进消费。
方正整合进展顺利
因债务危机进入破产重整的国内最大规模校企方正集团,在此前2021年由珠海华发、中国平安与深圳特发组成的联合体竞逐胜出。
两年多时间过去,对新方正的整合进展如何?在对话中谢永林透露,方正项目整体的经营思路是三个关键词:充分融入、深入赋能、加快处置。
具体来说,首先,医疗板块充分融入集团,支撑集团医疗健康战略落地:投资方正的主要目的是医疗板块,目前正在推动医疗板块与保险主业的充分融合,且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一方面整合资源,组建专业经营团队,全力提升医疗板块经营,1-7月北大国际医院营收增长20%。
另一方面,推动新方正医疗资源与平安集团保险专业能力、医疗科技能力紧密结合,比如在居家养老产品服务中,寿险团队已经结合新方正集团的医疗资源打造医疗、护理、康复类尖刀服务,相关产品、服务已经在北京地区上市试点。
第二,在金融板块中,深入赋能、修复价值,发挥平安在金融领域专业能力、管理能力、资源能力、科技能力,赋能、改善方正证券和方正人寿的经营,实现价值修复。
谢永林表示,以方正证券为例,平安对其赋能后,2022年利润增速市场第一、资产负债表迅速修复、融资成本大幅下降,产品销售行业排名创历史新高。
第三,对于方正的其他板块将加快处置,目前整体进展顺畅。其中,不动产板块,已经向管理人争取到提前处置的政策支持,把握市场窗口,处置迅速,且结果大幅好于预期。
信产板块,经过梳理,该板块包含不少优质资产,比如芯片产业、信创产业,既有战略价值,解决卡脖子问题,也能产生较好的投资收益,"我们一边处置一边寻找产业投资人,交到他们手上,帮助发展得更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