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情况一致,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报告中依然给出了两种不同核算标准下的经济成绩单。先看采用日历与季节调整之规则,欧盟经济环比增长率为零,同比小幅上涨0.4%。
所谓“日历与季节调整”,就是对单个季度的经济数据进行技术性预处理,目的是摒弃、抹平节假日、风俗习惯、天气和气候等干扰因素,让各季度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平衡,减少跳跃性。
以农业为例,春季播种,夏季结果,秋季收获。金灿灿的麦子在秋季颗粒归仓,这到底是属于哪个季度的GDP呢?
【资料图】
采用“日历与季节调整”就是将这个最终成果分摊到各个季度,避免秋季GDP与夏春两季相比,出现暴涨——各季度之间衔接的更平滑,难以出现突上、突下的情况。
不采用“日历与季节调整”,也就是直接采用原始数据,我们称之为“未季调GDP”,各季度波动性较大。按此标准,今年第二季度,欧盟27国经济同比增长率为零,与季调的0.4%相比,略低一些。
不管采用何种统计标准,欧盟经济发展成果在今年上半年都是很萎靡,与我国同比上涨6.3%的水平相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那我国GDP与欧盟相比,领先优势是否得以扩大了呢?
答案,正好相反
我国经济处于通货紧缩边缘挣扎,物价变动对GDP数额的影响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与名义增长率几乎一致。但欧盟不一样,他们的通胀水平处在近年来的高位。
他们的经济实际增长率虽然很低,但可用通胀来凑。今年二季度,欧盟27国完成的名义GDP为41758.891亿欧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价上涨因素,两者几乎一致——也就是零增长。
但若不剔除商品、服务价格上涨因素,那欧盟27国经济名义增长率将达到6.4%,这与我国经济实际和名义增长率也几乎一致了——按本币计算,中欧经济规模提升数额大体一致。
影响中欧经济规模差异的另外一个重要因子是货币汇率。今年二季度,人民币与美元平均汇率下跌5.65%,而欧元与美元平均汇率却升值了2.26%。人民币与欧元汇率,产生了接近8%的错位。
这使得:我国二季度GDP按美元计算仅约为43939亿,而欧盟27国经济规模却因为通胀、汇率升值双重因素扩大至45462亿——按美元计算的GDP名义增幅达到了8.8%,进而反超中国。
需记住:货币汇率,也是经济
自去年年中以来,人民币汇率处在低位的时间太长了,CPI与PPI涨幅也远低于美欧。即便,中国老百姓、企业创造出来的商品、服务数量增幅远超欧美,但按市场价格计算的GDP却被抑制了。
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经济是生产商品、创造服务;经济是对外贸易、是互通有无;经济是投资、是消费、是分配,但千万别忘记了“稳定货币汇率,也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能产生较大影响。在凯恩斯看来,货币需求的波动,甚至是决定一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近几个月,央行密集使用外汇调节工具,表明了态度。
但在展现态度的同时,我们更希望能看到结果。稳定人民币汇率是当务之急,需及时抑制人民币汇率单边走势,必要时还需再次使用外汇管理工具,尽快压制看空人民币的动机。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关键词: